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经典诠释】
孙子说,凡是处置部署军队和观察判断敌情,都应该注意:通过山地,要靠近有水的山谷,驻扎在居高向阳的地方,不要去仰攻敌人占领了的高地。这是在山地部署机军队的原则。横渡江河,必须在远离江河处驻扎:敌人渡水来战,不要在江河中予以击,而要等它渡过一半时再进行攻击,这样才有利;如果要同敌人决战,不要紧挨水布兵列阵;在江河地带驻扎,也应当居高向阳,不可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部署置军队的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那就一定要靠近水草并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地带部署机动军队的原则。在平原地带要占领平坦开阔地域,而侧翼则应倚托高地,做到前低后高,这是在乎原地带部署机动部队的原则。以上四种军队部署原则运用带来好处,正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他“四帝”的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厌恶潮湿的注地,重视向阳之处,轻视湿之地,靠近水草地区,军需供应充足,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克敌制胜就有了保。在丘陵堤防地域,必须占领朝阳的一面,而把主要侧翼背靠着它,这些对于用兵有的措施,是利用地形作为辅助条件的。上游下雨涨水,洪水骤至,若想要涉水过河,得等待水流平稳后再过。凡是遇上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这六种地形,必须迅速离开,不要靠近。我军远远离开它们,而让敌人去接近它们;我军应面向它,而让敌人去背靠它们。行军过程中如遇到有险峻的隘路、湖沼、水网、芦苇、山林草木茂盛的地方,一定要谨慎地反复搜索,这些都是敌人可能设下伏兵和隐藏奸细的方。
敌人逼近而保持安静的,是倚仗它占领着险要的地形;敌人离我很远而前来挑战,是想引诱我军人其圈套;敌人之所以驻扎在乎坦地带,是因为它这样做有利可图;
许多树林摇曳摆动,这是敌人隐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这是敌布疑阵;鸟雀惊,这是下面有着伏兵;野兽骇奔,这是敌人大举突袭。尘土又高又尖,这是敌人的战驰来;尘土低而宽广,这是敌人的步兵开来;尘土四散飞扬,这是敌人在砍伐柴薪;
尘土稀薄而又时起时落,这是敌人正在结寨扎营。敌人的使者措辞谦卑却又在加紧战备,这是想要进攻;敌人使者措辞强硬而军队又做出前进姿态的,这是准备撤退;敌人车先出动,部署在侧翼的,这是在布列阵势;敌人尚未受挫而主动前来讲和的,必定有阴谋;敌人急速奔跑并摆开兵车列阵的,是期待同我决战;敌人半进半退的,是企引诱我军。敌兵倚着兵器站立,这是饥饿的表现;敌兵打水的人自己先喝,这是干渴水的表现;敌人明见有利而不进兵争夺,这是疲劳的表现;敌军营寨上方飞鸟集结,表明是座空营;敌人夜间惊慌叫喊,这是其恐惧的表现;敌营惊扰纷乱,这表明敌将没威严;敌阵旗帜摇动不整齐,这说明敌人队伍已经混乱;敌人军官易怒烦躁,表明全已经疲倦;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肉;收拾起炊具,不返回营寨,这是打算拼死突围穷寇。敌将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这表明敌将失去人心;接连不断地犒赏士卒,这表敌人已无计可施;反反复复地处罚部属,这表明敌军处境困难;敌方将领先对部下凶,后又害怕部下的,是最不精明的将领;敌人派遣使者前来送礼言好,这是敌人希冀兵息战。敌人逞怒同我对阵,可是久不交锋而又不撤退,这就必须审慎地观察它的意。
兵力并不在于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而能做到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部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够了。那种既无深谋远虑而又自恃轻敌的人,一定会被敌人所虏。
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就施行惩罚,那么他们就会不服,不服就难以使用;土卒已经附,而军纪军法仍得不到执行,那也无法用他们去作战。所以,要用怀柔宽仁的手段教育他们,用军纪军法去管束规范他们,这样就必定会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平素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重视严格贯彻命令,管土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时命令能够得到贯彻执行,这表明将帅同士卒间相处融洽。
【现代释用】
企业要具有活力,关键在于内部机制的科学性,根本因素在于人,毕竟企业的各项任务的完成是靠人取得的。为了保障各项任务的完成,必须加强对人的管理和教育,不可想象,一群散漫、各行其是的人会创造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佳绩来。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永保青春和活力。
对职工可以用严格的规章缺席、赏罚分明的奖惩措施。以督保证其完成生产任务。但这些手段还不足以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必须“与众相得”。也就是说,要从培养职工对企业的感情、忠心入手。教育职工要培养以厂为家的良好习惯,自觉自主地为企业添砖加瓦。这样,全体职工就会团结如一人,集体各显所能,企业才会兴旺发达。
不仅企业生产如此,各行各来,莫不如是。
民国奇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