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下旬,盖茨和保罗与罗伯茨达成了一个关于8080BASIC使用权的协议。这份期限10年的协议,将允许遥测统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BASIC语言,包括再转让给予第方,而这种向第三方的转让一定要有另一方的同意。通过这协议,盖茨和保罗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收益。微软在这次交易获得了大约18万美元的收益,取得了开门红。
此时的微软虽然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盖茨以及他的朋在计算机界已小有名气了。这时微软获得了两笔很大的交,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和全国收款机NEC决定使用BASIC。
这两项生意给微软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微软从此名大震。
接着,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公司需要一种配合计算机使的软件,他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试一试微软。
1981年8月12日,IBM正式展出其新型个人计算机。这台算机有一个磁盘驱动器,16K存储器。IBM推出的计算机轰动时,当时的《华尔街日报》对此报道说:“国际商机公司以崭新态度进入个人计算机这门新兴产业,人们普遍认为‘蓝色巨’在近两年内将主导这门产业。”而更引人侧目的是,为IBM先进的计算机提供语言程序的正是年轻的盖茨领导下的微软。
微软公司为个人电脑PC所编写的软件包括BASIC语言和戏节目。虽然目前只有微软MS-DOS这一种操作系统供IBMPC使用,但IBM并没有确定其操作系统的标准,因而盖茨操作系统仍然前景堪忧。然而上帝似乎又一次赐幸运于比尔·盖茨,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基尔代尔教授虽然能提供16位CPAM操作系统,但这种系统很复杂,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而且价格也比微软的DOS贵得多,因此,IBM决定全力进行DOS的开发。与IBM合作的盖茨又一次赢得了胜利。
1982年春,基尔代尔教授的16位CP/M操作系统终于推了市场。虽然这种系统的价格较贵,但对微软的DOS仍然具很大的威胁。盖茨为此立即展开了攻势,他派出了公司里的精强将分兵四路四处出击,说服了许多商家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由于盖茨足智多谋,巧妙地引导着对手,同时凭着对市场的入了解,使他的对手一直未能占到什么优势。
经过不懈的努力,微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IBM个人电问世半年后,微软正式成为个人电脑软件方面的领导者,微软DOS成为这个产业的惟一标准。随着IBM个人电脑的节节胜,微软也平步青云。IBM的计算机供不应求,订单如雪片般飞。到1982年8月,IBM共售出13533台个人电脑,收入达4300万美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PC机软件的供应者——微软也到令人惊叹的发展。微软并没有因此而陶醉,他们正积极地抓开发MS-DOS的升级版本。1982年5月,作为MS-DOS的升级版本——DOS.1版正式完成,公开发售。这种升级版本磁盘容量将增至320K,比原来的大一倍多。这个版本的开发功,使微软更上一层楼,这时只有26岁的盖茨一跃而成为计机软件行业举足轻重的人物。
1995年,微软又开发出了“视窗95”系统软件,其功能更为进,操作更为方便,是微软几年来的杰作。为此,盖茨准备全力它推出。在正式发售之前,盖茨耗资5亿美元以各种方式进行密集的广告宣传,更是世界广告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95年8月24日,微软正式在全球同时投放12种语言的“视窗95”。“视窗95”一出现,立即引起了轰动,一时间,整个世界掀起抢购热潮,4天内,全球范围内销售突破100万套。到年底,各文字版本的“视窗95”在全球各地推出,“视窗95”风靡了全。
1998年,微软再次出击,推出“视窗98”,其功能更为完善,操作更为简便。
盖茨终于凭借着自己实力登上了计算机软件世界的巅峰,成为这个行业的霸主。
如果不是由于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不是对计算机的梦想,不是对计算机的痴心不改,或许就没有今天微软公司的辉煌。
□严把质量关张果喜声名远播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严把质量关,才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
被称为新中国第一个富翁的张果喜,1952年出生在江西省江县一个普通农民家。
张果喜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他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他读完了小学,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狂潮席了余江县,学校里已经无书可读。15岁的张果喜只好到余江邓家埠农具修造社木工车间去当学徒。
张果喜成了一个好木工,五年以后还担任了木工车间主。可是,他所在的厂,却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效益每况愈下,到1972年,已濒临倒闭的边缘。结果,无法自负盈亏的木工车间被厂里割离出来,单独成为木器厂。年轻的张果喜被任命为厂。
张果喜名义上是厂长,可是他从农具社得到的,除了3平板木头和几间破工棚,就只有21名职工和他们的家庭近百口人吃饭难题,以及“分”到他们头上的2.4万元的沉重债务!
到了第一次发工资的日子,张果喜这个厂长手上却连一分也没有!血气方刚的他找到父亲,要把家里的房子卖了。那房还是土地改革时分给他们家的,已经住过张家祖孙三代人。
人家当了厂长,忙着给自家盖房子,张果喜这个厂长却急着卖自的房子!尽管如此,通情达理的父亲,理解儿子的难处,还是同了。房子卖了1400元,张果喜全部拿到了厂里,这成了他们最的本钱。
单靠这点钱,又能发得上几回工资呢?木器厂必须找到能挣的活干。张果喜必须另找出路。
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上海。说干就干,张果喜和他的伙伴,4个人带了200元钱,闯进了大上海。因为怕被扒手扒去这笔“巨”,他们躲进厕所里,每人分50元藏在贴身口袋里。晚上舍不住旅馆,就蜷缩在第一百货公司的屋檐下打地铺。他们从上人口中得知,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大厦坐落在九江路。九可是江西的地名呀!他们感到了几分亲切,也更增加了几分希。
在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陈列样品的大厅里,张果喜被一种樟雕花套箱吸引了目光。套箱是由两个或三个大小不一的箱子合而成的,每个箱子都是单独的工艺品,套在一起又天衣无;箱子的四沿堆花叠翠,外壁层层相映着龙凤梅竹,精美非。当他听说每件套箱的收购价是300元时,简直觉得这是天上下来的馅饼!300元啊,他们四个人千里迢迢来闯上海,全部缠也才不过200元呀!他决定接下这批活。
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答应了张果喜提出的承做50套出口樟雕花套箱的请求,并当场签订了合同。张果喜的名字,第一次1.5万元巨款连在了一起!
张果喜没有马上回去,他对伙伴们的木工技艺心中有数,知要做这样精细的活计还有难度,所以先在上海艺术雕刻厂学一个星期的木雕技术,把看到的一切都牢牢地记住。临走时,他从上海艺术雕刻厂的废纸堆里,拣回了几张雕花图样,又顺牵羊地带走了一只报废的“老虎脚”。
回到余江的当天夜里,他顾不上休息,连夜召开全厂职工大。要求大伙一定要把这第一批活干好。
但是,怎样才能干好呢?张果喜把全厂的碎木料一一清理出,分成三十几堆,全厂职工每人一堆,让大家照着样品上的花去练雕刻。接着,他把工人带到有“木雕之乡”美称的浙江省阳县,向东阳县的老师傅学习;又把东阳的老师傅请到余江来……就这样,张果喜和他的伙伴们如期交出了高质量的樟木花套箱。在1974年的广交会上,他们独具一格的“云龙套箱”,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张果喜决心要将工艺雕刻这碗饭吃到底了。他给每一位雕工发了画笔、画板,要求每人每天一张素描,由他过目,评分。
他挤出经费,让雕刻工外出“游山玩水”,接受美的熏陶。于是,各种题材、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雕刻艺术,都汇聚到他的办公,争奇斗妍。
1979年秋天,张果喜再次闯进大上海。同样在上海工艺品出口公司的样品陈列厅里,他看中了比雕花套箱值钱得多的龛。
这是专门出口日本的高档工艺品。日本国民家家必不可少“三大件”,就是别墅、轿车、佛龛。佛龛用来供奉释迦牟尼,虽大小只有几尺见方,结构却像一座袖珍宫殿一样复杂。成百上造型各异的部件,只要有一块不合规格或稍有变形,到最后就装不起来,成为废品。因为工艺要求太高,许多厂家都不敢问,但张果喜却看中了它用料不多而价格昂贵,差不多是木头变金的生意!
张果喜签了合同,带着样品返回家乡,一连20天泡在车间,和工人们一起揣摩、仿制,终于取得了成功。张果喜庆幸自抱住了一棵“摇钱树”。1980年,他的企业创外汇100万日,其中60万日元是佛龛收入;1981年,他们创外汇156万日,佛龛收入超过100万日元!
张果喜深知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对产品质量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一次,有一个工人在雕刻佛龛横梁上一左右两条龙时,左边的龙须比右边的龙须短了两厘米,张果喜竟气地摔断了那根价值几百元的横梁。他说:“宁可自己受损,也不能砸了厂里的招牌!”
有一次,一个日本客商来到厂里,对张果喜说,他们的产品到日本后散了架,断了梁,并且提出索赔的要求。胸有成竹的果喜不动声色,把日本客商带到包装车间,看佛龛的装箱过,然后再带到仓库,让他任意挑出一箱进行测试。
工人将这位日本客商挑出包装好的木箱高举到离地两米,然后砰地一声摔到水泥地上,接着又再摔了一次,这才打开木,请客商检查箱内的佛龛。日本客商看到,尽管包装箱已被震,箱内的佛龛一丝一毫都没损坏!他不禁面露愧色,无言以。就这样,凭着过硬的质量,余江县工艺雕刻厂的产品,战胜资历深、技艺高的韩国对手,几乎垄断了日本的佛龛市场。
张果喜善于利用天时地利。由于订货量逐年上升,他果断在同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先后在浙江、上、江苏等省市建立起32个分厂,员工人数达到4000多人。
1988年,当海南省刚刚被确立为经济大特区时,张果喜当即带人马赴三亚考察,投资1500万元,组建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接着又在深圳组建了宏达工贸有限公司,成为他们进行国际易的纽带和窗口。外国报纸把他的企业称作“建在稻田上的国”,除在中国3个城市开设办事处外,张果喜还在日本、加拿和德国建立了办事处,果喜集团如今已成为国际贸易总公。
正是由于张果喜把质量视为自己的生命,并严把质量关,木器厂的工艺品才能远渡重洋,到海外安家落户。
民国奇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