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汉末区星 > 第八章 端午(中)

第八章 端午(中)

“少君,”亭卒区福从后院探出头来,“角黍熟了,请少君用早膳。”

“善。有劳阿兄。”

角黍,就是粽子的直系老祖宗。鹅形山的角黍,经过穿越者区星的改进后,已经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售卖的商品粽子相差无几了。

以菰叶裹粘米、粟、枣,以灰汁煮令熟。用粘米(糯质黍)、粟(小米)裹红枣馅,外面再包菰叶(茭白叶),做成五角形状,再用灰汁(植物灰浸泡过滤后所得之汁)煮熟,汉朝粽子——“角黍”就做好了。

此外,汉末也有用竹筒来包粽子的。南朝文学家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泊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这种竹筒粽到唐朝还依旧存在。白居易在《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一诗中就曾写到:“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区星穿越以后,把后世的粽子制作方法也带到了区家冲,用糯米取代黍、粟,用清水煮代替灰汁煮的少君角黍就此诞生。

咸蛋黄肉馅、鲜肉馅、豆沙馅、莲蓉馅等后世经典粽子馅也提前问世,极大的丰富了区家冲的角黍种类,也为区氏族人的端午饮食增添了更多选择乐趣。

至于早膳和一日三餐制,则是区星颇为自得的小小成就。

从先秦时期到汉末,先人的传统都是一日两餐。上午餐称为饔,下午餐称为飧,即所谓“朝曰饔,夕曰飱”。

这可把习惯了一日三餐,偶尔还要下午茶加宵夜的穿越者区星饿坏了。

作为一族的少族长,区星还是有办法通过吃点心来补充能量、缓解饥饿的。

这也让这一世的他,身高勉强追上了后世的自己——今年17岁的他,身高七尺六寸(汉制一尺约23厘米),合后世公制175厘米——这在后世互联网地域黑的嘴里,也是足以在南方野球场打中锋的身高了。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区星致力于让整个玉华区氏一族都能吃饱,不再饥饿。但这样的目标,并不是口含天宪的穿越者下一道“要一日三餐”的命令就能实现的,中间有许多工作要做。

先人一日两餐,是习惯问题。而催生这种习惯的,归根结底还是源于生产力低下。

玉华区氏一族,集体吃上一日三餐,直到前年——在蚯蚓养殖法、贝盖洛尔堆肥法以及各种新式农具的帮助下实现家有余粮,在醉仙居、酒坊、牙刷厂等农副产品产销利润分红的帮助下实现家有余钱后,才得以真正实现。

曹阿瞒、大耳贼、孙十万算什么英雄好汉,跟着我混,有饱饭吃!这正是穿越者区星的自得之处,也是他争霸天下的底气由来。

年少轻狂的幼稚穿越者,还不懂治理一国和治理一族的难度差距有多大,处在盲目自信的阶段不能自拔。

吃过早餐,玉华亭的诸人各就各位,准备各行其是。

根据昨晚抓阄的结果,今日由亭长区晄和亭父(掌开闭扫除)罗丰留守亭舍,迎来送往;

求盗(掌逐捕盗贼)区安世带领两名亭卒巡查亭部,维持治安;

亭候(副亭长)区胜则带领四名亭卒随区星出发,准备前往天镜湖——那里今日将举办龙舟竞渡活动,协助维持现场秩序。

“诸君!”

玉华亭亭舍外,区星扬起一枚玉玦,大声说道:

“行路无趣,不若走马驰逐为乐。此玉玦者,名青玉龙纹玦,乃桂阳巨贾郭石所赠,晶莹剔透,价值万钱。今以此玦为彩,先至湖畔者即可得之!”

“善!”/“驾!”

“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礼记·内则》

民国奇人小说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