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臣吐谷浑使团弘化拜见唐皇陛下——”
“小僧阿来,见过唐皇陛下——”
“含元殿”上,吐谷浑使者弘化公主,国师阿来恭恭敬敬地向着李治在行礼,文武百官两厢站立,有那好奇的还侧着身子向前张望。
“贵使免礼吧。吐谷浑的事情,朕已经知道了,既然皇姐已经回到了大唐,今后就住在长安城吧。”
看着眼前这位大唐第一位和亲出去的公主,李治的心中感慨万千。
作为后世来人,李治自然是对和亲政策深恶痛绝的,一国的兴衰荣辱又岂能寄托在一个女子身上?
当然了,这位弘化公主也只是李家的一位远亲而已,正是为了和亲的需要才被册封为公主。
贞观十四年,出嫁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成为王后,论年龄比李治要大上四岁,因此这一句皇姐自然也叫的。
“臣妾多谢陛下,这是吐谷浑献上的礼单,虽然慕容一族依然败落,臣妾也希望大唐能同吐谷浑休戚与共、互通有无。”
说着话,弘化公主从副使阿来国师的手中拿过礼单,双手举国头顶,自有老太监张阿难给接了过去。
礼单自然是丰厚的,尤其是那五千匹战马,对于大唐这缺少良好牧场的国度,自然算是珍贵之物。
当然了,如果李治是普通的君主,自然会更看着这些战马,可惜,对如今的李治来讲,这些凡俗之物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皇姐有心了,吐谷浑与大唐唇齿相依,朕自然会加大两国的双边贸易往来,皇姐如果对此事感兴趣,也可以在长安组建自己的商队。”
能够被选为和亲的公主,这位弘化公主自然也非一般女子可比,李治“记得”这位公主不仅聪明贤惠,而且具有超人的胆略。
弘化公主当年嫁入吐谷浑后,吐谷浑和大唐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了,而这却引起了吐谷浑国内不少大臣的不满。
有一年,吐谷浑丞相宣王和他的两个弟弟密谋在祭山活动中,劫持慕容诺曷钵和弘化公主投奔吐蕃。
弘化公主得知这个消息后并没有惊慌,她飞身上马,和慕容诺曷钵一起带着少量亲兵,连夜向鄯城西宁奔去,并在鄯州刺史杜凤举的帮助下一举粉碎了宣王的阴谋,吐谷浑国内才很快安定了下来。
如今慕容诺曷钵已死,两人的子嗣也都遭了魔族的毒手,年近五十的弘化公主,如果没有点儿事情羁绊着,李治都担心她会从此沉沦下去。
“多谢陛下的关爱,臣妾虽然是第一次见到陛下,而陛下勇武、仁爱之名却早已传遍诸国,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啊——”
也许是在吐谷浑待久了,弘化公主比起大唐的女子,更多了一丝豪迈和洒脱,望向金阶上端坐的李治,竟然真有几分亲情之感。
“阿来和尚,没想到你会是吐谷浑的副使,看来是武娘子控制了吐谷浑啊。”
对于这个阿来和尚,李治还真有那么一丝印象,毕竟是跟在武约身边的人,而李治同那位武娘子之间......
毕竟到现在为止,大唐皇室的玉牒之上,还写着“贤妃”武约的名字。
“阿弥陀佛,没想到唐皇居然还能记得贫僧,这是我家主上临行时让贫僧待过来的一份书信,并再三告诫贫僧。”
“如果唐皇不识得贫僧,则献上吐谷浑国书即可,如果贫僧侥幸被唐皇认了出来,则让贫僧务必将此信奉上。”
阿来和尚一如既往的面无表情,从怀中拿出两样东西,一件乃是吐谷浑的国书,一件正是武娘子写给李治的书信。
李治闻听此言,忍不住哑然一笑,武娘子到底是武娘子还真是与众不同,对自己也需要这样的傲娇吗?
李治也没在意,当众打开了武娘子写来的书信。
其实内容很简单,只是说了自己在吐谷浑这几年的经历,并提出有意南征吐蕃,希望大唐能给予必要的支持。
这个时候的战争,打的同样是后勤补给和技术实力,大唐有着其他各国无法比拟的兵器锻造术和盔甲制作水平,只是这些向来是一国重器,从来不会轻易流往国外。
对于这一点,本就是大唐之人的武娘子,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
因此,她在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提笔给李治写了这封信。
要不然,单凭吐谷浑的底子,别说是这些必要的技术了,就算是掌握了这些技术,也没地方找资源去啊。
只是,诡异的是,在整封信中,武娘子对于自己的小女子太平却只字未提,似乎那孩子跟李治毫无关系一般。
看完了那封信,李治才象征性地将国书打开。
在他看来,既然武娘子都亲自写信相求了,无非是一些兵器、甲胄而已,就算是攻城利器,李治都打算给运过去一些。
相比于吐谷浑,吐蕃才是大唐的心腹大患,更何况这还是自己的女人提出的要求。
没在大唐实现的政治抱负,没想到短短数年,武娘子竟然在吐谷浑给实现了,就这一点上来讲,李治对自己这个妃子还真有一丝莫名的钦佩。
可是,当他打开国书之后,看到最后的落款,李治有些不淡定了。
“狄仁杰?——”
吐谷浑的宰相居然是一代名相狄仁杰?
在另外一个时空的大唐历史上,房玄龄和杜如晦之后,正是有这位狄仁杰在接棒,然后才轮到后来的姚崇和宋璟。
而狄仁杰正是在“武周”得到了重用,没想到,这个时空里没有了武周,却依然出现了武娘子和狄仁杰的组合。
“阿来和尚,国书和你家主上所请,朕一定悉数满足,吐蕃是边陲大国,雄踞西南,也曾经对大唐时有骚扰。”
“除了这些必要的支持之外,朕还将派出精锐军队过去相帮,薛丁山——”请下载小说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李治思索了一番,觉得还是有必要插一杠子进去。
如今的局面,无论是三界,还是眼前的大唐,早就不是他所熟悉的了,那位武娘子的能量他是不敢小觑的,万一折腾的有些搂不住了,对大唐来说未必是福啊。
“弟子在——”
今日的大朝会,十四岁的薛丁山也来参加了,主要是一同练功的沉香和敖霆都来了,李治索性把这个唯一的男弟子也拽了过来。
事实上,薛丁山作为大将军薛仁贵的独子,本来也是有恩爵在身的,十四岁了在这个年代不算是小孩子了。
“丁山啊,阿来和尚回吐谷浑之时,你就跟着一起过去吧。另外,白统领也会跟着你,从燕赤霞那里抽调一百人带着,再从禁军中挑选五千人马。”
“你是朕的弟子,又是将门虎子,也是该为大唐出力的时候了,薛卿,朕这样的安排,你不会有意见吧?”
对于薛丁山这个徒弟,李治还是很满意的,没有那些官二代身上的纨绔劲儿,无论修炼还是兵法武艺上都相当能够吃苦。
“陛下说哪里话来,丁山是末将的儿子不假,更是我大唐的男儿,承蒙陛下和皇后娘娘栽培多年,为国征战乃理所应当之事!”
先前李治将薛仁贵派去剿魔之时,他将有意想让儿子跟着一起去,没想到如今陛下竟然给了年仅十四岁的儿子,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
“丁山,到了吐谷浑之后,但有不决之事皆可同狄相国相商,亦可到皇宫去拜访你的另外一位师母。”
得,当着大唐文武百官的面,李治直接就暴漏了吐谷浑皇室和他的关系,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看着暗气暗憋的阿来国师。
武娘子想通过自己特殊的身份,从大唐拿到强大的助力,现在助力李治是给了,甚至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大。
而简简单单的一句“师母”,似乎就已经将整个吐谷浑都划为了大唐的治下?
如果远在吐谷浑的武娘子知道此时“含元殿”的情况,却不知道她又会作何感想呢?
“陛下,既然吐谷浑不远万里派来了使团,我大唐也不能让人笑话,来而不往非礼也,臣觉得我大唐也应当派使团前往才是。”
李治的话音刚落,文官之首的房玄龄笑呵呵地站了出来,他这一发言,其他朝臣也不甘寂寞了起来。
魔族肆虐三界这几年,整个南瞻部洲的国度,就没有一个不受到魔族侵扰的,有些小国家甚至直接就被魔族覆灭了政权。
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各国之间这几年也是鲜有往来,像吐谷浑这样浩浩荡荡前来长安朝拜的场面,很多年轻官员甚至有生以来都没有见过。
“此事就由房相来配合礼部来安排吧,需要哪个部门配合的,各有司主管务必配合到位,到时候给朕一份报备即可。”
“另外,国书上说,吐谷浑的使团总数有两千四百多人,为表示大唐的诚意,咱们最少十倍起步吧。”
“无论商人、学子,还是各界大唐人氏,但凡想随使团前往吐谷浑的,一并在礼部报名登记即可,途中所需一切花费都由户部统算,我大唐一力承担。”
“含元殿”上,大唐君臣这一唱一和的,“出使”吐谷浑的方案就算是定了下来,弘化公主在金阶之下听了,两只眼睛睁的大大的,她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还是使团吗?
十倍起步,那最少也是两万四千多人啊,尤其是所有花费都是大唐户部来承担的,这样诱人的条件,天知道最后会有多少人报名啊?
弘化公主似乎已经看到了,浩浩荡荡开往吐谷浑的队伍,这哪里是使团啊,分明是大移民啊——
“唐皇,这......”
阿来虽然是出家之人,在遁入佛门之前,却是军中的将领,政治觉悟就算是差了一些,此时也感觉到了其中的蹊跷。
“阿来和尚,你无需觉得不好意思。你家主上其实乃是朕的‘贤妃娘娘’,数年前与朕定了下‘和平赚取吐谷浑之策’。”
“如今朕那爱妃大功告成,朕自然不能让她和狄卿在那里苦苦支撑,当吐谷浑南征吐蕃之日,除了我徒弟丁山这五千禁军,大唐的南部驻军也必然会相机而动,不让‘贤妃娘娘’有后顾之忧。”
事到如今,李治决定将“不要脸”进行到底,堂堂的一国至尊,当着吐谷浑使者和满朝文武的面,直接揭露了武家娘子的身份。
甚至,无中生有地杜撰了,什么“和平赚取吐谷浑之策”。
当然了,李治高高地端坐在龙椅之上,他如此信誓旦旦地说了此事,谁又能站出来反驳呢?
更重要的是,就连阿来和尚,自己也闹不清楚这位唐皇所说到底是真是假,万一是真的呢?
这时候,阿来和尚才意识到,自家主上还真是当年从“晋王府”出来,然后没多久就发现有了身孕。
如此看来,自家那太平小公主,岂不就是大唐皇帝的女儿吗?
将前前后后这“一切事实”联系起来,阿来和尚终于恍然大悟。
怪不得自己主上要赠送大唐五千匹优质战马,更是狮子大开口要大唐的兵器和铠甲,闹了半天双方本是一家人啊?
“多谢陛下!贫僧一定将陛下的旨意带到,并会全力配合‘贤妃娘娘’,稳定吐谷浑的统治,争取早日兵发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