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平、邓艾撤回二十日,上庸吴班处派来信使,向关羽禀报:“廖化已然率兵自沿商山退至上庸!”
关羽自是大喜,如此一来北伐断后两支兵马最多的部队都成功撤回,损失自是不轻,好歹诸将皆在。关羽着令吴班好生犒劳,待修整齐备回返荆州会合。
待安排信使返回上庸,关羽与庞统商议道:“士元,邓艾、廖化返回,北方所遗仅剩零星散兵兵马,极其有限,与其在此空耗将士的精力,不如回返襄樊休息,养足精神,恢复士气,以图再战!”
庞统当即赞成道:“我看且召集诸将往襄阳举办大会,确定用兵方略并重新编组兵马,以策万全!”
二人商议毕,由关平率千余骑兵,五千步卒留守新野,驻防监视魏军动向,做为应对魏军第一道防线,召令张飞、庞德等撤回樊城、襄阳,张飞所部骑兵撤离到荆山休息,精味马匹,蓄养马力。
十日后,关羽同徐庶、张飞、冯习、泠苞、赵融、袁琳、杨仪、宗预、雷铜、邓艾与樊城召开大会,至于马岱、王甫、吴砀、袁龙等或因官职尚轻,或另有事务未出席。
庞统事先在地上铺开地图,众将参礼毕围绕地图并立,关羽示意庞统,庞统领会后朗声道:“众位将军,我等北伐逆贼曹氏,幸赖众位奋勇争先,厮杀三月有余,终归全师回返。
如今战事已毕,然曹丕自持兵马强劲,怎会容忍他人对其加以刀兵征伐,此子绝不甘心受此大辱,料想魏贼会很快的予以报复。
用兵之法应料敌于先,更应以备万全,今日正为商讨应对魏贼南下之势。”
徐庶过话头道:“数日前我已与潘濬、董和等各郡太守统计出尚有的兵马。荆州现在有泠苞部万余人(南阳城下的兵马),冯习部四千兵马(北上支援的八千兵马),甘宁部一万两千兵马(四万南撤兵马),三将军部因纵有死伤补充及时,保持住上万骑兵。
另有邓艾部近三千兵马,廖化部大概三千左右,这是北伐后所剩兵马,加起来尚大概有四万兵马。另有新野、樊城、襄阳守军加起来七千有余,逃回残兵千余残兵,吴班在上庸有五千兵马,不过不敢轻动。”
众将听罢纷纷叹息,大督冯习道:“北伐前后投入兵力将近十万(荆州五万五千,冯习自益州率两万兵马入荆,张飞自汉中率一万五千夺下上庸后入荆,另外还有两万杂兵等等),竟然折损六成!”
关羽微微点头道:“关某明白冯都督的意思,‘兵者,凶器也。不可不慎用也!’袁绍官渡,曹操赤壁,发动时他们一定也好好谋划,细细思量,一旦打起来控制不住,什么情况都会发生,敌军不会如我所愿事事占得先机!”
沉默片刻,关羽一拍桌案道:“多说于事无补,来,且顾商量接下来的迎战之法!众位将军,贼军南下,首当其冲在樊城、襄阳两地,两城安危关系整个荆州,两城守将则肩负重任。
关某之意令庞德、王甫、杨仪、张翼率一万兵马驻守樊城。
令关平、袁琳、袁龙率一万兵马守襄阳,粮草储存供给在一年以上,城中老弱迁移走,剩下的青壮男女愿意留下则留下帮助守城,不愿意随同南迁,各种器械自是有限供给。
整个襄樊周围坚壁清野,房屋尽数拆毁,砖石用于填补破损城墙,木梁做檑木之用,其余无用尽数焚毁,以应对魏军来袭!”
庞德、杨仪、袁琳应声道:“末将听从君侯调令!”
关羽喜道:“甚好,你们有所需求尽管开口,关某尽量满足!”
庞统补充道:“三位将军,魏军若南下必定大军围城,我等自会在外围寻找破绽予以支援,但恐怕战事旷日持久,粮草、器械等物难以有机会再行运入城中供给,故三位将军早有所思,以备万全!”
略一思量庞德道:”粮草器械君侯自是为我等考虑周到,末将不必操心,唯有一点请求君侯在荆州召集熟练窑匠、版筑(瓦匠)。”
庞统略一思略立即领会道:“你想让窑匠烧砖墙,版筑修补城墙!”
庞德道:“正是,末将前时守卫南阳,南阳城墙高大不逊于襄阳,更胜樊城却终为曹操所破。末将多番考虑以为守城依仗首在坚城,要想在霹雳车的打击下保证城墙坚固需要边修边防,外墙受不住在城内修筑临时矮墙防堵,层层阻击消耗敌人效果最佳,有窑匠、版筑效率会大大提高,最好守城将士多少学习,战况集结工匠无法登城修缮时应应急。”
关羽赞许道:“好,关某立即责令去办!”
庞德又道:“末将还有个请求,守城将士的挑选,必须是老实的良家百姓,身份清白的荆州子弟,以保证无论在何种艰难情况下都能服从命令死守城池。
守城将士的家眷若在襄阳、樊城中的全部迁出城中,他们家眷需要登记明白,末将要告诉将士们,以免他们为保家眷设法投降,让他们产生自己投降或畏战会连累家眷看,荆州子弟的身份能以此激励他们保卫故乡的守土之意,以坚死战之心!”
关羽缓缓道:“好,如你所请,四万兵马优先供你挑选,若所选不足关某另行选派,襄阳如此例!”
庞德拱手道:“谢君侯!”
关羽点点头,继续道:“剩下一万七千步卒分别交由冯习、赵融、宗预统率,骑兵依旧交由三将军统率,邓艾立即返回荆南三军选拔屯田兵,严加训练听候调遣,泠苞同赵累往江陵接管水军,听候调遣。”众将除泠苞外轰然答应。
泠苞上前道:“君侯,末将不曾习过水战,如何统率水军,接管水师?”
庞统在旁接过话道:“泠将军,实与你说吧王上的意思,本来准备北伐后任命你为水师都督,跟随甘将军学习水战,支撑起荆州防务好应对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