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踏入竞技体育领域,就不要再谈天赋。
就好比在东京大学校园里永远不要讨论智商。
因为,要想步入任何行业顶级领域,比你天赋更好的人,一定大有所在。
因此,唯独提升自己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才是在各自领域活下去的根本。
这是铃木同学在选择跑步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时,父亲对他说的话。
也句话也成为了铃木同学的座右铭。
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去“宽政大学”,对于铃木健同学来说:
“就是为了让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除此之外没有多想。
在宽政大,目标只有箱根驿传,只有出成绩,不然就会被淘汰。
因此,在逆境中成长,才能时时刻刻倍感压力,当然也收获了前行的动力”。
铃木健初到宽政大时,与竹青庄里的每一位伙伴们一起训练,
铃木健看到了自己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全方位差距,面对东野光的变态和阿走的强大实力,
铃木健似乎看到了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拼命去奔跑,才有可能赢得那一丝机会。
这让他一度感到焦虑不安,自卑和茫然,但他很快就坚定自己的信念。
因为想起了父亲给自己说过的话: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不能看得太远,而是要把目光放在脚下,一步步向前”。
从十一岁时开始接触跑步的他,自己的父亲就是一名运动员,一直给着自己各种运动建议和人生建议。
铃木在当地的小俱乐部开始,一直到初中呆高中,不断地在进步,不断地取得胜利。
但铃木健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天才型选手,自己并没有足以为傲的天赋。
“我一直都只关注着眼前的比赛,但我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
“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未来在哪里?难道要继承家业当一个体育老师吗?”
直到看到宽政大在箱根驿传上的比赛,那一个个和自己一样没有天赋的学生,
一个个和自己一样的身姿在努力着,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奇迹。
那一刻铃木健同学就下定了决心。
“宽政大,我来了,我的人生目标已经明确,就是完成‘箱根驿传’,获得冠军。”
“如果我大学毕业后还能继续跑步,那么我还想要参加马拉松比赛。”
当铃木健跟随清濑灰二第一次参加过马拉松比赛后,就爱上了这个距离最长的运动。
因为在他的脑海里,马拉松不仅仅是比赛,也是人生。
如果把42.195公里全程马拉松,分成不同的距离节点和时间秒针,每快一秒的难度要远大于每向前一米。
如果认为自己有高于他人的天赋和能力,但其实越是这么认为的人,最终越是难以取得胜利。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强和变弱其实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个是时刻抱有积极的态度,一个是持续抱有消极的态度。
看似都是日复一日的坚持,结果却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