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的面上多了铁青,“秦家如何?听说秦家暗卫不少,想来那些人占不了多少便宜,可就怕秦为不当回事儿,掉以轻心可就……”
他关心了秦为,却没问是谁下的手,这个很微妙。
叶双愁眉眼微动,然后说道:“秦家如何不得而知,皇城司的密碟都在暗处,不好直接上门……不过昨夜那些动手的人都死了。五个人全都被弄断了脖子,然后被吊在院墙外,皇城司的密碟发现以后人早就死透了……陛下恕罪、臣失职了。”
被人把尸骸吊在了墙上,结果皇城司的人都没发现,这两个密碟堪称是废物。
可偏偏这来那个废物又是他亲自派出去的,所以叶双愁躲不过,只能请罪。
问题是,谁也没想到秦为下手竟如此之狠。
手段让人心惊。
皇城司的密碟不是没能力,只是大意了。
张之白觉得这事儿真是够诡异的,但庞籍马上要回京了,他此刻不想去管这些阴私之事。
再说这是权贵与秦家的事儿,说到底是私事儿,这与宰辅们无关。
他们不会没事儿找事儿。
就是王臻听到这话,也只是脸色变换了几下,然后忍住没有开口。
还是那句话,私事不可公言,这是朝廷规矩。
赵祯的面色渐渐平缓,说道:“秦为……此次西南大败交趾立功不少,不过他总是太得意了些,让他在家歇息几日吧。”
功劳?
众人想起上次御史被当街围殴的事儿,顿时就是一个寒颤。
秦为动手之前就做好了这个准备吧?
陛下看似生气,心中估摸着颇为惬意,只是那些权贵要懵逼恼怒了。
……
消息没多久就放了出去。
汴梁城中一时间不少东西就多了瓷器碎片,然后叫骂声不绝于耳。
那些权贵怒了,有人甚至私下在埋怨赵祯,然后又急匆匆的去聘请身手好的人来做护院。
一时间在汴梁城中引发了许多猜测,甚至有人说是陛下要对这些权贵下手,所以他们请人来自保。
这等荒谬的话自然没人信,秦为更不信。
今日国子监来了个新的教授,说是请他去国子监聚会。
秦为忙于收拾权贵,所以倒也忘记了欧阳修等人没有动静的事儿。
别人可能会忘恩负义,但秦为知道欧阳修不会。
国子监里静悄悄的,秦为站在门外,笑道:“为何没授课?”
门外一个教授笑着说道:“秦祭酒进去便知。”
“难不成还想给某弄个惊喜?”
秦为笑了笑,然后大门打开……
一群学生整整齐齐的站在两边,大门打开时,他们齐齐躬身。
“多谢祭酒!”
这是谢师恩。
声音很整齐,秦为不知道他们是否事先排练过,但一股热流却在胸口涌动着。
甄良没在,陈昂也没在,其他教授大儒都没在,只有学生们。
当先的就是欧阳修和韩琦,此刻他们脱掉官服,一身布衣走上前来。
欧阳修抬头看着秦为,说道:“先生,学生当日过了省试激动万分,可却不见您在,学生想您……”
没办法,那时老子在西南和交趾人干仗啊!
秦为摇头笑笑,缓缓走过去。
欧阳修的眼中多了泪水,哽咽道:“等学生得了殿试第五名时,那一刻……那一刻学生最想见到的就是您……”
他缓缓跪下,再抬头时已然是泪流满面:“若无先生苦心栽培,学生如今也只是懵懂求生的一个寒门子弟……”
秦为心中感慨,想起了当年的那个少年,懵懵懂懂的少年。
这个少年如今已经成为了大宋官员,而且是以殿试第五名的好成绩突围,堪称是奇迹,定然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他叫欧阳修,一个璀璨了大宋百年的名字。
即便没有自己的干预,欧阳修也能在未来闪耀大宋。
可那样的成就里没有情感,而如今,这份成就增添了许多情谊,便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韩琦紧跟着跪下,红着眼眶道:“若无先生这两年的悉心栽培,学生定然不会走到今日,若无您当日力挽狂澜,学生恐怕在就被剥夺了资格……学生不知该如何感谢您,所以学生发誓,今后无论何时,都会与先生马首是瞻!”
这种类似于投效的发言,此刻却无人觉得功利。
大家都知道,秦为若只是想找几个党羽,完全没必要如此上心。
“起来!”
秦为伸手把二人扶了起来,说道:“你们是大宋的官员,此后要好生为陛下效力,秦某也一样!”
这话说的漂亮,暗示‘我秦为可没有结党’,众人心中服气。
可接着秦为就换了强调,严肃道的对欧阳修道:“三司是大宋最要紧的地方,努力学,缓一缓再换地方。”
这话一反前面的正义凛然,活脱脱的在徇私。
“还有你……”
秦为看了眼韩琦,这个学生他最为满意,不仅是因为历史上那个名字,还有就是韩琦嫉恶如仇的性格,与自己不差分毫。
“在司事局好生做,进了某的地盘儿就是某的人,以后若敢偷懒,小心某不饶你。”
秦为略带玩笑的话缓和了气氛,韩琦也笑着大声道:“是!学生知道了!”
众人不禁绝倒,但却艳羡不已。
秦为回来了,这欧阳修和韩琦的好日子也要来了。
可为何我等得不到秦为的重视?
……
此刻国子监的空地上此刻站满了学生。
甄良和老师们站在后面的地方,看着秦为在讲话。
这是一次褒奖。
国子监能在这次省试中异军突起,秦为功不可没!
可就在他们最风光的时候,秦为却远在西南,没有感受到那万众瞩目的荣耀。
所以现在就是一次单独的感谢仪式。
让留京的学生们来谢师恩,也让后继者们来敬仰膜拜秦为这位教育大家。
中原人民需要信仰,而这份信仰却不是鬼神,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先驱者。
此刻,秦为就是大宋教育中先驱者,更是领航者,他的出现完全可以颠覆一个时代的文化。
秦为心中很是得意,但却保持着冷静。
他知道,一次辉煌并不算什么,大宋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在这种儒家文学根深蒂固的时代下,想要另辟蹊径从而百家齐放,机会是难如登天的事情。
秦为站了出来,站到最高的位置,环视下面数百为学生。
“有人说国子监拒绝了权贵子弟的附学是自绝于大宋,是想要倒复江山社稷,这话某不同意,你等可同意?”
“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