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厂家属区是这几年新建的,十几栋楼,住在这的人大部分都认识宋光辉。
首先他是宋立志的侄子,其次则是因为他在旧货当售货员,有时候还要托他帮忙找像是手表、缝纫机之类的东西。
一路上,宋光辉就不断再跟人打招呼,从大家的表情看,他还是很受欢迎的。
宋立志身为机械厂食堂的采购,经常有人来拜访他,或是为了临时工的名额,或是为了食堂的食材采购,不过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人数量就大大减少。
他看到自家侄子带着个年轻人过来,视线在这年轻人脸上转了两圈,这气质不像是普通人家出身的。
“二叔,给你带了个惊喜过来。”宋光辉没有多说废话,拎过李泽宝手中的篮子,放到椅子上,拨开表面的湿稻草。
宋立志随意瞟了一眼,本来没抱什么期望,没想到篮子里装的是草菇,瞬时,他脑中已经闪过十几道菜谱。
就这点量,也只能送到小厨房,给机械厂的领导们换个口味。
“这草菇长得挺肥厚的。”宋立志挑了挑,发现都很新鲜,且干净,明显就是刚摘下来的。
“这是李知青他们自己种的,这还只是第一批,给我送了点试吃。二叔你管着那么大的食堂,每天也发愁菜的事儿,要不要考虑下这个草菇。”
“自己种?那挺厉害的。”宋立志有些惊讶,原来是知青。
李泽宝见宋光辉给自己递眼神,笑着说:“我们只是在响应主·席的号召支援农村发展建设,称不上厉害。”
宋立志听了李泽宝这话,再结合侄子的话,这知青掌握了草菇种植技术还能大规模种植了?
草菇有农民会种,但是产量低,个头也小,也就是尝个鲜而已。
“你们知青下乡能够学以致用,在农村发光发热,值得赞扬。”宋立志对此表示了高度肯定。
“这是我们该做的。”不管真实想法是什么,多说些好话总没错的。
“草菇种植困难吗?每天能供应多少量?“
李泽宝一听宋立志问,就知道有戏,忙说:“种植流程比较繁琐,这一批刚出菇,接下来一周,每天大约能有三十斤左右。”
这是史佳瑞估计的数量,而价格的话,就在三到五毛之间波动,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出一点利益。
三十斤的草菇,炒出来缩水得厉害,对机械厂那么大的食堂来说,都不够一个人一口的。
“每天三十斤,量不少了。”宋光辉说,“这要是送去农副食品店,分分钟就被抢光。”
这季节,吃一口鲜味太难了,就算这草菇贵一点,但对于仙河市双职工家庭来说,完全能消费得起。
宋立志没好气地看了宋光辉一眼,搁这拆他的台呢。
“你们大队这草菇不错,有多少机械厂食堂都要。”宋立志拿了一张盖了章的格子纸给李泽宝,“你送来时,称重后,在纸上记下日期、重量并签名,十天结账一次。”
李泽宝知道厂子都是定期结账的,倒没提出质疑,“那这一斤的价格怎么算?”
他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提的,他和史佳瑞可就指着这草菇扬眉吐气了。
“一斤三毛五,多少量都收。”宋立志确实是压了点价格的。
“二叔,这草菇多稀罕,你给三毛五?看在我的面子上,不如凑个整,算四毛吧。”
宋光辉说道,他还打算和李泽宝史佳瑞好好合作呢,手上有硬技术的知青可不好找。
宋立志瞪了侄子一眼,这小子,不过他在价格上确实有比较大的调整空间,“行,就四毛吧。”
他取了笔,把价格写了在了上头,一目了然。
李泽宝收了这盖了章的纸,心里松了口气,不由庆幸自己和史佳瑞没有拒绝帮忙修收音机的事儿。
若是没有这个利益关联,宋光辉会这么积极地帮忙吗?
所以这人脉果然很重要,因为谁也不知道,谁背后有什么关系。
他倒是可以直接把草菇送市农副收购站,但价格肯定会被压得很低,不如卖给厂子,好讲价,给钱也痛快。
宋立志对李泽宝有些感兴趣,得知他是京市来的知青,更是拉着人聊了不少。
不过他们没有久留,毕竟宋立志、宋光辉还要上班。
李泽宝并不急着回去,打算跟着宋光辉去红星街转转,运气可以的话说不定还能买到实用又热门的二手东西。
另一边,宋立志看着时间差不多,吃了早饭,拿搪瓷盆装了一盆草菇放家里,其余的倒入布袋,拎着去了机械厂。
食堂早上并不是很忙碌,会来食堂吃早饭的人主要是夜班和单身职工。
小厨房主做的是小炒,主要招待领导,以及想要改善伙食的职工等。
掌勺的是周丰周大厨,据说祖上在大酒楼做过,厨艺很不错。
“老周,给你找了样新食材,中午能整两道新菜不?”
宋立志身为食堂的采购主任,又好吃,跟周丰再熟悉不过了。
“我瞅瞅。”周丰白胖胖的手接过宋立志手中的袋子,手伸进去抓出一把草菇。
“哟,竟然是包脚菇,哪来的?”周丰吸了口气,“这味儿挺足的,今天就来个包脚菇烧肉,剩下的就用来烧豆腐。”
宋立志点头:“你看怎么好吃就怎么做。这是底下一个公社的知青自己种的,以后每天都能送一批来,给大家改善改善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