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催命的电话
唐伦军遗憾的摇摇头。
“谭栋骏和谭海文的父子关系一直不是很好,估计要想让谭栋骏从谭海文的嘴里拿到切实的情报,估计是不可能的。”唐伦军转而一想,指着报纸说:“我看这个谭莉萍,倒是可能的对象,大家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据谭栋骏说,谭海文把这个女儿视为掌上之宝,而且从她的言辞上来看,也算是个思想进步的记者。”
蔡政林被唐伦军的话题引入了思考。他在屋子里走动着,脑子也在快速转动着。
谭栋骏和谭海文的父子关系,不是什么秘密,认识他们的人都知道。
早年,谭海文在考入东京京都帝国大学后,还没有形成他的政治观点和信仰,回国之后,也只是从商,在国内战争中,也算是个中立派,既不信仰共产主义,也不信仰三**义,纯粹的一个商人。
后来,他京都大学的同学渡边雄二郎来到江城,也不知道是什么鬼迷心窍,居然接受了渡边雄二郎的邀请,在日本宪兵队担任了特务队队长,说白了,这个特务队也就是因谭海文而设立的,因为谭海文不愿意接受76号的领导。
儿子谭栋骏和他有着天壤之别。
第一次让谭栋骏知道**的就是蔡政林同学。他和蔡政林是大学同学,一个寝室的上下铺。他从蔡政林那里开始认识中国**和红军。在蔡政林的引导下,谭栋骏参加了**。大学毕业之后,谭栋骏有了一个机会,被组织上派入军统的前身复兴社。
1937年8月9日,淞沪战争事起,戴笠奉命赶到上海,一是要抢运重要物资,二是,组织武装,牵制对抗日寇,组建了“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戴笠是很爱才的,考虑到长远发展,戴笠决定在其中培训自己的力量。他自己虽没有上过多少学,但特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因此,他把这些大学生“择”出来,成立“军事委员会苏浙行动委员会青浦特种技术训练班”,地点就设在青浦县西溪小学,有400余学员。谭栋骏也就成了这400余名学员中的一员。
出身不能选,道路靠自走。谭栋骏,虽是谭海文之子,但却无谭海文之臭。出身不能选,道路靠自己走。谭栋骏,虽是谭海文之子,却无谭海文之臭。江城光复之后,谭栋骏回到了江城,他以一种平静乃至平静得近乎冰冷的态度与其父谭海文交往,很少回家,对那个汉奸的家,他不肖一顾,根本看不出他们之间有骨肉血缘。
谭栋骏离开江城,谭海文更是一往情深的把所有的父爱全部倾注在了女儿谭莉萍的身上,甚至连吴妈的女儿白荷露也视为己出。
抗战后期,谭海文知道日本人的兔子尾巴长不了,也为自己留了一些后路,将祖屋等一些财产全部转移到女儿谭莉萍的名下。如此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把这种秘密告诉女儿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所以,蔡政林否定了唐伦军的看法。他觉得,谭莉萍只是一名有良知的记者。
能够把知道的真相告诉大家,是一种正义;把懂得的常识告诉大家,也是一种责任;把目睹的罪恶告诉大家,也是一种良知;把了解的内幕告诉大家,也是一种品质;把听到的谎言告诉大家,也是一种道德;把亲历的苦难告诉大家,也是一种告诫;把追求的真理告诉大家,也是一种信仰。
唐伦军深有感触的说:“老蔡,你有没有感觉,我怎么觉得被抄的沸沸扬扬的‘雷霆计划’这件事,好像忽然间停歇下来了,感觉上,江城的老百姓对这件事也淡泊了许多。”
有人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未必,说此话的人,应该只是一种责任的推卸。
群众的眼睛永远都是被蒙蔽的,就像是被人戴上了眼罩一样,他们能看清楚什么,政府的宣传,舆论的导向,都是他们的导盲犬。
这种事情不是今天的社会才有,早在几百年前就有前例了。
当年秦桧在风波亭杀了岳飞,举国上下的老百姓欢呼庆祝。那是为什么?
那是应为秦桧的宣传,说岳飞的岳家军日益庞涨,有篡位夺权谋反的嫌疑。老百姓的眼睛看到真相了吗?
就说今天的“雷霆计划”一事,政府有意避之,舆论越少谈之,大有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趋势。在这种氛围下,老百姓还有多大的关心去谈论什么“雷霆计划”,毕竟,老百姓关心的还是油盐柴米。
官方消息和**是很关键的。对于这个“雷霆计划”最初是通过官方发布,动员全民提供知情线索,加之小道消息,把“雷霆计划”传播的神乎其神,以致到了老百姓谈之色变的地步,后来,官方又有消息称,所谓的“雷霆计划”是个子虚乌有的捕风捉影,加之一些打击汉奸的案件的公布,民众的情绪平稳多了,注意力也被引向现实生活。
蔡政林说:“现在,张之印事件的发生,江城的老百姓或许会将‘雷霆计划’抛之脑后而全然不信它的存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