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三十倍的乐团爆发出全部力量之时,似乎所有人都明白了,什么叫做音乐史上最强大的震撼。
这不是一种简单的音量叠加。
量变是产生了质变的。
经过长时间的打磨,现场质量的强度,简直令人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随着乐章的不断过渡,当来到第四乐章之时,合唱也即将开始。
如果是普通的演奏中,有一部分演唱是个人的。
而放到如此大环境下,也变成了多人运动。
只是人数相对来说较少,所能达成的音量刚刚好。
在长达92个小节的一个“引子”中,e音与a音的反复交替,正在以另一种视角去阐释第一乐章的初始动机。
旋即,便是欢乐颂主题的第一段预示与第二段预示的段落。
预示过后,欢乐颂的主题,终于第一次完整呈现。
低沉的低音弦乐以很轻柔的感觉演奏欢乐颂的主题。
嗡鸣之声回荡着。
那演奏家们细腻的强弱对比,在放大了音量中,展示出一种独属于“人类”的细腻美感。
这种强弱变化所带来的震撼,是任何电子类音乐都无法达成的。
欢乐颂的主题开始变奏。
旋律从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开始转移到了中提琴声部。
听起来,便是一个高八度的变奏。
强弱处理依然美妙,而这高了八度的变奏,给人的感觉,就仿佛是黑暗的底色变得明亮了不少一般。
而大管与低音提琴的复调对位,则是让整个质感的转变变得细微细腻,绝不突兀。
仿佛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延伸,与变化。
当变奏二响起的时候,旋律顺理成章的转移到了小提琴声部。
小提琴独特的歌唱性,与其高音的特性,让整个乐曲的色彩似乎变得更加明亮了起来。
而低音的构建并没有消失,整副画卷的底色依然如此的沉稳。
当变奏3来临的时候,全乐队正式的,第一次全部加入了演奏。
欢乐颂带来的震撼与伟大,第一次显示出了它完全的身姿。
而在随后扩展与连接段后,这样一闪即逝给与人们的悸动似乎开始转变了属性。
这种心情一起一落,以及并没有被满足的强烈期待感,很容易令人心潮澎湃。
终于,又是一个反复的“引子”。
让男低音的宣叙调开始唱响。
“ofreunde,nichtdiesetone!!”
【朋友啊,不要这些调子!】
一句德语的男低音宣叙调。
紧随其后的,却是英语的男低音宣叙调。
“ratherletagreeablysg!”
【还是让我们提高我们的歌声!】
在这之后。
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越来越多的小语系,仿佛没有任何交流障碍一般,如对话一般响起。
宣叙调本身的旋律性就很低,放在很多歌剧中,宣叙调起到的大多数是剧情台词的作用。
本身的旋律性,确实没有咏叹调高。
但却很具有对话的属性。
这不同语言的你一言我一语中,仿佛意味着不同语系的人们,似乎坐在一起展开了交流一般。
“使之成为愉快而欢乐的合唱!”
“欢乐!欢乐!”
“欢乐!天国的火花!”
“极乐世界的仙姬!”
“我们如醉痴狂!”
“走入您的圣地!”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的极快。
仿佛没有任何的隔阂。
所有的衔接都极致圆润。
如果你恰好不懂这些语言的话,听起来似乎没有半分的异样与违和感。
“习俗使人各奔东西,凭您的魔力相携手!”
“在你温存的羽翼之下,四海之内皆兄弟!”
很快,合唱部分又开始变奏。
此时,变成了四声部的领唱。
复调式变奏的欢乐颂主题,被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唱出。
彼此使用着不同音域,不同性别,不同语言的声音,开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欢乐颂的画卷也自此开始真正的展开。
复调的交错,以及不同语言,不同性别音色,不同音域之间的互动,仿佛各自在暗示着世界上完全不同,形形色色的人。
世界很多元。
多元与不同,有时候,自然也意味着会产生冲突。
正如音符本身一样。
音总是完全不同的。
可多元,有时候在通力合作之下,会绽放出单边无法理解的伟大力量。
正如乐曲的形成,是由不同的音所组成的一样。
这些音,有和谐,有不和谐,有协调,有反差,当有了这些,才有了美妙的乐曲。
纵使文化风俗完全不同,但人的本质依然是人。
文化是可以交流的,习俗是可以相互尊重的,世界各国人民是可以相互理解的。
只有携手,才能如李少杰这次演出一般,给人巨大而强烈的震撼。
传说中,古时,勤劳智慧的古巴比伦人,想要建造一座通天之塔,看一看天上的样子。
勤劳且智慧,和谐且融洽的古巴比伦人,携手造出了伟大的智慧结晶。
但在巴比伦塔即将通天之时,触怒了神明。
耶和华嫉妒于古巴比伦人的智慧与成功,便使用神力,将人类的语言变成无数种。
于是,人们彼此不再相通,人类之间也开始产生了隔阂。
猜疑与怨恨开始萌生,最终导致了自相残杀。
巴比伦塔从此也只是一个梦。
这巴比伦塔,或者说,巴别塔,其中的“巴别”二字,在希伯来语中,便是“变乱”的意思。
纵观历史,仿佛便是如此。
华夏之所以能有数千年的伟大文明,无论分裂成如何,无论受到何种灾难,所有华夏子民都有着“大一统”的伟大愿望,无论是谁当了皇帝,都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是华夏大地。
纵使地域不同,东北,华北,西北,东南,华南,西南,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各地文化截然不同,风格习俗完全迥异,甚至如果说方言的话,都会有两个地域的人大眼瞪小眼的情况。
但依然同为炎黄子孙。
欧洲之所以数千年都无法真正统一,即使有强悍的罗马帝国等等,也依旧只能是一盘散沙,就连现代的欧盟,都并不完全铁板一块。
其实道理很简单。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
思想意识百花齐放,但文化却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早在先秦之时,始皇帝似乎就已经意识到,语言,习俗,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近现代之时,伟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普通话开始普及。
当交流没有任何隔阂之时,当是伟大复兴之时。
如今,面对世界人类共同体的伟大予求,隔阂,正是世界发展的最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