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丛益既没有把这些人拉到城里,也没有拉去呼啸山庄,毕竟制铁这事,是搞大工业,交通运输最重要了。便在宣城县渡口的水阳江畔,买了一大块地,先搭了先帐篷对付,然后便安排宣州建设来建院子,这会儿才刚刚打下地基。
这些大匠,有的给安排去了煤矿试做焦煤炉去了。有了焦煤炉,不光焦煤可以拿来炼钢,特别是煤焦油拿来装在陶罐里作为火油罐,对付宋朝的重装步兵则有奇效。
还有些大匠,则被安排做蜂窝煤球的制作工具。这东西不复杂,就是外头有个壳,上面粘根钢管再装个把手,用来装煤球;壳里头还有一层钢板,上面竖了12根铁柱,再用根钢筋通过外套的钢管伸到顶上来。把煤砸碎,和黄泥浆混和后,就用这个工具制作蜂窝煤球,先让煤泥填塞外壳,直至严实;再用上层把手往下一推,则蜂窝煤球即从壳内脱出,晒干后即可使用。
这工具制作不难,但李作益的要求是标准化。煤球不能忽大忽小,煤孔也不能忽多忽少、忽左忽右,所有人制作的制煤工具必须是一个模子出来的。然后李丛益又提出了工序拆分的概念,要求流水线制作。
变革性的管理理念,带来的是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一开始,那些工匠累个半死,十几个工匠每天一人也就打一副工具出来;后来工序拆分后,大匠们不再动手,五十多个徒弟或子弟在做,每天却能产出百余副。
作为配套,宣州瓷业则在烧制蜂窝煤炉,单孔、双孔、三孔煤炉俱有实验性质的烧制。就在宣窑附近的军营,就成了第一批实验用户。
军营里的各个伙夫班对这玩意满意极了。最重要的是煤炉可以保持随时有火,只要想生火,打开煤炉底部的风口,火力很快就能起来,上面堆点柴火,再去点火烧土灶也极为方便。而且煤炉不重,可以放一头担子上挑着走,早上烙饼也很方便,特别是三孔煤炉,炕起饼子来简直就是神器。
董经业当即就要向宣州煤业下单买蜂窝煤球,不料宣州煤业表示,像军队这样的大户,最好是买本公司的蜂窝煤球制饼工具,再买些煤炭,自己找点黄泥水拌匀了自做更省钱。
一经使用,董经业就对蜂窝煤和煤炉这俩玩意儿上心之极,迅速就通知其父亲去找宣州煤业谈代理销售一事。
不过,最先获得代理经销权的,当然还是宣州商贸。
————
宣州商贸总算是开业了。有宣州刺史、宣州长史、录事参军三大巨头亲自捧场,宣州城内有头有脸的,谁能不来瞅一眼?
这瞅一眼,当即便是开了眼界。
宣州商贸现在几个主要的产品系:精盐,香皂,茶叶,高端瓷器;兼卖家具,煤炉/壁炉。
至于白酒,还得再等等。
其他的且不说,宣州商贸要维持高端形象,出售的煤炉也不是用于厨房的,一种是做成了壁炉,可烧木柴,也可烧蜂窝煤球,需设烟道,可置于客厅或书房;另一种就是简易蜂窝煤炉,外表上白釉绘彩画,可以煮茶,也可以暖手,最多同时烧两个煤球。
而高端瓷器也是与泡茶方法相得益彰,小巧玲珑的茶壶、精致的茶盏和茶叶过滤器,低调奢华的泡茶台,让一众斗茶发烧友眼神都直了。
连续七天,宣州商贸上午9点(巳时)开门,下午申时未到,就不得不临时关门,因为真是没啥可卖的了,生产能力实在跟不上。就算家具,大强木业的订单也已经接到手软,排出好几个月出去了。
李丛益也没想到会这么火,但他低估了这年头那些把银子藏地窖的地主们的购买力。一块二两重的香皂,装在一个做工精美的匣子里,内用丝绸衬垫,便算上各类成本,总成本也不会超过200文,宣州商贸卖二两银子一块。不可谓不贵矣,但二两银子就可以拿来愉快地装逼的东西,你宣州商贸欺负谁买不起呢?
茶叶就更火了。一芽一叶(每年新茶的新芽和嫩叶),形制完整,大小匀称,颜色淡绿,宣州商贸称为特级;至于独芽(不带嫩叶),则被称为极品碧螺春。在宣州商贸就只卖极品和特级,均用宣瓷所制瓷罐包装,极品每一两包装为一小罐,物级每半斤装为一罐。
尽管茶叶存货不少,但瓷罐储备不够。而没有包装盒,李丛益是决不会单独卖茶叶的。没有这个瓷罐,品牌的格局就要少了大半,这可不行!
民国奇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