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一夜无梦,又到天明,这是凌家一行人从休宁出发的第十八天。
清晨,我们就起来整理行李,昨天租下的牛车、驴车早早就来到客栈门口等待。
客栈旁边的几间小店虽然是昨天三叔打过招呼,给了订金的,但是肯这么早起来帮我们整好早餐的小店,几间加起来,都不足以一次坐得下我们全部人。
我们这次行船前,就分好了两组人的,这个时候,就起作用了。
一组统一装车,另一组则吃早饭;等吃早饭的吃完了,再装他们自己的行李;而刚才装车的一组开始坐下吃早餐。
我们一共103人,如果没有这种预先的安排,是很难让所有人做到整齐划一的。
当我们准备妥当后,就告别东湖,出发往姚公渡码头,也就是昨天我们下船的地方。
噫?为什么我们昨天不坐船一直往下游呢?
是因为要考虑晚上行船的安全性。
我们在前边曾经讲过整个明朝的历史,都是“北虏”、“南倭”贯穿其中。
明朝时用心加固了长城以抵抗“北虏”,以至现代人能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明代修缮过的原因。
明朝对付“南倭”,除了在洪武二年开始派了海军去抵抗倭寇外,在沿海不断修筑了许多军事据点,最后不得不采取禁止海运的方法。
但是由于我国东与南面的海岸线都很长,还是有不少倭寇突破道道封锁线,进入内陆河道,伺机抢劫往来的客船;不过,这些倭寇一被抓住,就必定丧命,所以他们亦只敢在晚上出没,专抢夜船。
另外,行船如发生了事故,在晚上的救援难度比在白天要高得多。
言归正传。
清晨,我们走在林道上,道路两旁,田野上薄雾弥漫,远山如淡扫娥眉,若隐若现,空气清冷,带着草木的香味,让我们精神为之一振。
行了一段路,我们就来到乐安河、昌江、饶河三江汇合之处的姚公渡北岸码头。
萧遥剑抱着我,站在码头旁边一个较高的石台上,看着家人们匆忙地来往于密密麻麻的红色石级,往靠岸的昨天的那两只船上装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