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长说:他没有与小孩相处的经验,你们将来要告诉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叔和凌轩点点头。
三叔问:道长,既然萧遥剑是独子,萧老先生怎不随行入滇?
老道长说:这个问题,我曾问了他,他说,他年纪已迈,在这里也习惯了,不想离开,他在这边,也有好几个一直跟在身边的仆人,亲如家人,在这边终老是没有问题的。
三叔听后点点头。
老道长又说:
萧老先生曾在元朝当官,明朝时,又被当朝任职,后来见明朝的政治气氛不良善,就借身体原因,告老还乡;并且迅速远离都城,在黄山脚下觅一地,建院安家,在此已有十数年,跟我算是老相识了。火山文学
萧遥剑也在此处出生,我也从小看着他长大。
萧老先生老来得子,本身从仕而返,不想后代入仕。
萧老先生家位于黄山北门山脚,那些云游的四方人士,经过他家,都被萧老先生好生接待,有些人与萧老先生说话相投,还会留下来一段时间。
萧遥剑从小耳闻目濡,就沾了不少江湖儿女的习气。
萧老先生从小就找来一文一武的先生在家教导萧遥剑,又让过路的云游人士教萧遥剑江湖隐语,他学东西很快上手,学什么懂什么。
萧老先生隐居在此,家中藏书也丰富,萧遥剑自小博览群书,他纸上谈兵很可以,就差实践经验。
他装扮成贼来偷书,在道院里人尽皆知,我们都懒得陪他玩;他在做角色扮演,自娱自乐。要不是他对瑶瑶起心动念,我根本不会出来理他。
萧遥剑从来往的四方云游人士中学习、识得的隐语,可能比你们都要广博;毕竟他出生以来,除了玩就是有针对性地学习。
萧遥剑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他现在年纪尚小,必须有人正确引导;当初萧老先生不让他自行出行闯荡,也是因为怕他误入歧途。
不过现在放心了,你们就是注定来接收萧遥剑的族人。
老道长口中的隐语,即行话。
明代从官场、到市井各行业,乃至江湖,都有流行于圈子内的行话,有时甚至带有黑话性质,属于江湖切口。
明代官场贿赂公行,士习犹如市习。这避人耳目,行贿、受贿者之间多用隐语。
城市市井各行均有自己的行语,使原本明白的意义变得曲折、隐?起来。例如说一人多钱财,会说成“力量大”;说一人善于乞哀,会说成“有作用”;人们之间相约聚餐,则说成“联络声气”;对人之间的互相阿谀奉承,则说成“精神流通”。
江湖中人,就有更多圈内隐语,即黑话,又叫南春北典,或简作春典,写作唇典、春点、寸点。
也就是说,这些江湖行话隐语,在南方叫春,在北方叫典。
有些内外勾结,引贼偷自家主人财物畜生的,叫作“接手”或“收买短脚”;有些人专门故意拦截客商货物,贱揽而贵卖,称为“屯船”;一些贫难之人,哄弄孤客,故意寻求事端、混淆视听的,称为“签大会”,等等,不一而足。
江湖上及各行业,均有其不能触碰的行业禁忌。
例如在船上,就不能讲“住”,也不能说“翻”等。
经常行走江湖的人,出门在外,一般都小心奕奕为上;入店吃饭,一律不搭话,就是怕犯了某行业的大忌;回到家后,就可以放松地大谈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