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大明情报总局掌门人 > 第三十六章:第一次上朝

第三十六章:第一次上朝

早晨天未亮,梁铎带着手下就将早饭做好了,当然是厨子做的,但梁铎带着几乎的所有的杂役都来帮忙了。

朝会有三种,分别是大朝,朔望朝,常朝。

大朝,只在正旦,冬至,皇帝生日那天举行,其性质是百官向皇帝朝贺,属于礼节性的,规模较大,在皇极殿内举行。

这个皇极殿就是百姓口中的金銮殿,最早叫奉天殿,嘉靖皇帝将它改名为皇极殿,后来的女真将名字改成了太和殿。

朔望朝,每月的初一,十五举行,其性质如同大朝,也在皇极殿内举行,只是朝贺,不讨论政事。

常朝分早朝和晚朝,早朝处理政事,在京的六品以上的官员和来京办事的官员都要参加,奏事的资格规定四品以上。晚朝主要是讨论军事事项,有关的官员参加。

为什么是四品以上才有奏事儿的权力呢?当然是有讲究的,因为各单位的主官最低的是四品。

那么,为什么还要叫四品以下六品以上的官员也参加呢?主要是考虑到了一些御史的级别问题,这御史在其它朝代隶属御史台,明朝改御史台为督察院。

督察院的最高长官是左都御史,其中,御史中设有监察御史,职责是监察百官,监察御史的级别并不高,但权力不小,不论是国家大事,例如打仗、科举、教育,还是小事,如王子娶媳妇,公主出阁之类,监察御史都可以建言。

官员住什么地方的都有,一般情况下,大家要早点起来做准备,然后赶到皇宫参加早朝。

所以,很多的官员是饿着肚子参加早朝的。

当然,早朝散了,大家可以回家吃饭。

明朝最有正经事儿的朝代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时候,大老朱多厉害,没有人敢扯淡。

但后来就不行了,有的皇帝带头不执行制度,朝会有时候开,有时候就不开了,据记载成化二十三年一次失朝的官员就达到了1118人,比如前面所说的万历帝三十年不上朝,连大臣的面都不见,有事儿叫太监去各单位将人找来,还开什么朝会呀?

大老朱规定,在京的勋贵和文武官员都要参加朝会,包括所有的驸马。

崇祯皇帝朱由检当皇帝后立志振兴大明王朝,别的事儿没干好,但朝会制度却是坚持的仅次于大老朱的,基本上没有人敢扯淡。

天刚破晓,文武百官就到了午门外。百官入朝由午门进入,午门有五道门,从前面看似乎只有三道门,实际上还有两道不易被人发现的左,右掖门,其中中间的那道门为御道,只有皇帝能从此出入,御道两边的左,右两阙供当值的将军,校尉等保卫依仗人员进出,文武两班官员分别由左,右掖门进入。

午门上的楼名“五凤楼”,设立钟鼓,由宦官掌管。

天顺年间规定,楼上敲第三通鼓,开二门,官军旗校先进入摆列还依仗,待鸣钟之后,列好队伍的文武官员由左,右掖门进入。

文武官员进入午门之后,先要在金水桥南按照品级站好队伍,等待鸣鞭,然后按次序过桥,直到奉天门丹陛之前,此时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两队相对而立,站在御道两旁,等待皇帝到来。

皇帝的座位设在奉天殿廊内正中,称之为金台,待乐起,皇帝御门安坐,此时再鸣鞭,鸿胪寺唱“入班”,左右两班走进御道,行一拜三叩头礼节,之后便进入奏事环节。

其实,只有皇帝是在廊内,百官是站在广场上的。那么,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怎么办?不开了呗。

朱由检登基后就与百官约定一天也不耽误朝会,他本人仅有的两次不上朝是因为病了来不了,时候还作了自我批评。

为了不耽误朝会的举行,朱由检就将朝会移到了室内,选择在建极殿内召开。

张平学历史的什么不知道,他才不饿着肚子去参加早朝呢,所以,告诉梁铎早上要准备好早饭,不仅他要上朝,还要带上那二十个弟兄。

当然,那二十人是没有权利进入午门以内的。

为什么张平要带二十个弟兄去参加早朝呢?按照昨天和朱由检的约定,今天要阅兵找李国祯的麻烦,他那二十个弟兄要随他给皇上保驾。

难道皇帝那么多的锦衣卫还差这二十个兵?当然不是,主要是张平想体现出他的忠心,真要是打起来了,他这二十个弟兄肯定要首先保护好他。

到了午门外,张平发现王承恩在午门外,就觉得奇怪,这老王怎么不跟着皇帝朱由检呢?老这里干嘛?

王承恩看到了张平,赶紧的过来了,“皇上叫咱家在这等督爷。”

“等我干嘛?”

“嗨!督爷你不知道,上朝是有规定的,咱家给你送牙牌来了。”

朝廷有规定,参加朝会的官员都要有牙牌,牙牌只发给在京官员,用于出入皇城,牙牌管理十分严格,丢失或者是损坏牙牌的都要受处罚,外地的官员参加朝会要到有关部门办理入籍,发放临时牙牌,没有牙牌的一律不准进,宫廷门卫只认牌不认人,硬性规定。

“谢了,老王!”

“皇帝说了,你想早点进去,我来带你。”

“那可不好,我既然是大臣,就应当带头执行规定。”

王承恩笑了,“皇上知道督爷会这样,所以派咱家先来了,皇上要咱家告诉督爷,李建泰回来了,今天要先处理李建泰。”

张平笑了笑,“我知道了。”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