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的琅琊国、东海郡,都被曹操屠了。而且还屠了两次。
第一次屠城,用《三国志》的话说:“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第二次屠城,用《后汉书》的话说:“谦惧不免,欲走归丹阳。”
另外,东海郡西边的彭城国,也被曹操屠了一次。
也就是说,徐州的琅琊、东海二郡国,被曹操杀成了废墟;彭城国情况稍好,但也被兵火摧残得很惨。陶谦因为挡不住暴走的曹操,几度想要弃官跑路。
就在徐州局势危机万分的时候。
吕布偷袭兖州,逼得曹操回军,挽留了徐州百姓,这是徐州能够化险为夷的前因。
碰巧,此时陶谦病危,并在临死前,将烫手山芋让给了刘备。
而就在刘备与陶谦交接期间,徐州的琅琊国和东海郡,被臧霸、萧建等地方豪强拿下,独立了。
所以,表面上看是陶谦给刘备留了一个州的地盘。实际上,刘备接手徐州时,只接手了彭城、下邳、广陵三个郡,外加豫州辖区的小沛,而且这两三郡状况也不太好,彭城几近废墟,广陵郡被笮融祸害了一遍。
刘备接手徐州三郡后,没精力,也没时间去恢复徐州的经济。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理顺与徐州旧有的两股势力的关系。
当时徐州的旧势力有两股。
一是以陈登、糜竺为代表的徐州本地派;
二是陶谦担任州牧时,从老家丹阳郡带到徐州的扬州派。
这两派人的矛盾很深。
本地派在徐州,势力根深蒂固。刘备作为一个外来户,没有本地派的拥护,是坐不稳徐州的。
但本地派军事能力极弱,而扬州派的军事实力强劲(丹阳盛产精兵,丹阳兵也是陶谦坐稳徐州的基础)。
再加上,刘备身边还有关羽、张飞等从河北来徐州的原从势力。
这三股势力,如何平分利益,显然是件费功夫的事。需要时间来解决。而就在刘备为这事忙的焦头烂额之时,吕布从兖州败退,来到了徐州。
虽然吕布拯救了徐州百万百姓,但徐州本地派并不想接纳他。
因为吕布来了,徐州的局势就从三方争权升级为四国大战了。
但刘备考虑到曹操击败吕布后,下一步肯定要打徐州主意。
为了防备曹操,便收留吕布,效仿陶谦安排他到小沛驻守的例子,安排吕布驻守小沛,到前沿顶雷。
这一操作,理论上没什么问题。
只要时间充足,不说能完全防住曹操,起码让吕布挡一阵子,给刘备空出解决徐州内部矛盾的时间。
但让刘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安排吕布驻守小沛没多久。袁术就跟他翻脸了,派兵打徐州,连战连胜,夺了广陵郡和部分下邳国的地盘。
这一下,刘备的处境就尴尬了。
徐州五个郡国,琅琊国和东海郡脱离了控制,广陵又被袁术占了,下邳国被占据了一半,彭城郡有一半是废墟,
此时的刘备,实际地盘就一个半郡,一个半残废的彭城郡,还有半个下邳国。
被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刘备为了反制袁术,亲自南下迎战,留张飞守下邳城。
结果张飞把下邳弄丢了,导致刘备连立足之地都没了。
下邳怎么丢的?
表面上看是袁术与刘备交战不利,袁术许诺吕布以粮草,让后者偷袭下邳;实际上是张飞暴打扬州派将领曹豹,丹阳兵皆反,开门献城,迎吕布入住徐州,这是后果。
之后徐州本地派也大都跟随了吕布,甚至包括刘备征辟的颍川大才陈群。
前面说过,徐州一共有刘备,吕布,本地派,扬州派等四股势力,在其他三股势力都不支持刘备的前提下,即使没有吕布,徐州大概率也会当场落入曹操手中。
所以,吕布取徐州,只是截了曹操的胡。
更何况,吕布夺得徐州后,善待刘备家小,还把后者安排在小沛驻扎,之后又在袁术进攻小沛时,出兵调解,多送礼物,也算是待刘备不薄了。
再之后,吕布平定徐州叛乱,全领五郡国。
至于后来吕布催军破小沛,那完全是因为张飞夺马之故。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是刘备先失了徐州本地派和扬州派的支持,之后吕布在两派的策应下,接手了刘备手中的徐州二郡,事后,又还了刘备半个郡,并多加照顾。
……
虽然这个解释比较牵强,但无论怎样,从道义上也勉强说得过去,最起码证明了吕布不是一个爱干主公的人。
他只是因为性格直率,没有什么心计,而被人屡屡利用了而已。
听了这个解释。
赵云将信将疑,久久不语,神色复杂的看着吕布。
民国奇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