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是有人在厂里做的不错,写信告诉了亲朋好友吧?”
“应该是了。”
“只要原身份没问题的,一律照收,按照老规矩办就是了,等春暖花开,我们再带人去接人。”
“是。”
……
三个月后。
去年的大迁移又一次在华夏大地上开始了。
一批批人因为种种原因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并且今年来的人比去年还多,足足是去年的三倍。
朱七牛惊喜之下,让人仔细一问,果然,这些人就是通过信件往来得知了草原上的还不错的待遇,所以才下定决心拖家带口而来。
老百姓相信自己,朱七牛当然不能让老百姓失望,对手下官员三令五申不说,还经常微服私访,打探民情民意,搞得底下的官员就没几个敢乱伸手的。而但凡乱伸手的,只要被发现,一律重处,以儆效尤。
加上这将近一百五十万人,蒙古承宣布政使司可就有两百多万人了。
可别小瞧这两百来万人。
要知道,在朱七牛实行人口生育补助之前,如果不算东瀛承宣布政使司、琉球诸岛、蒙古承宣布政使司等地方,那整个大明的人口数也就六千万人左右,平均到十几个省的话,一个省也就三四百万人。
之所以朱七牛会得到这项人口数据,并不是户部报给他的,而是因为据朱七牛在梦中书房里看的史料,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普查数目是六千五百万人。
今年是建文八年,而建文这一纪年是从洪武十六年之后开始的,也就是说,建文八年就是洪武二十四年。
区区两年光景而已,人口最多增加个三五百人就顶天了,两相加减,朱七牛这才推断出了六千万这个大概的人口数。
总而言之,按照正常逻辑来看史料和现实情况的话,一个承宣布政使司治下拥有两百万人口虽然少了点,跟江浙这种人口大省没得比,但其实已经不算太少了。
朱七牛的心思不免再次活泛起来。
“今年是建文八年,建文一朝的第三次科举殿试即将开始,这次咱们蒙古治下的学子是赶不上趟了,但建文十一年的殿试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诸位以为如何?”这天,朱七牛将蒙古承宣布政使司下辖的各衙门官员都喊了过来,等人一来齐,立刻直抒胸臆。
除羊毛衫县外,去年朱七牛依托那些小城陆续又划分了几个县,并任命了几个正七品的知县,但并未划分州、府这两级的行政区,因此今天显然就是这几个知县的主场了。
闻言,几个知县老激动了,恨不得跳起来亲朱七牛一口。
“国公爷,咱们草原上也可以办县试了吗?下官可早就盼着这天了。”
“虽然咱们地多人少,可读书人还是有一些的,办场县试也好,能让学子们有个奔头。”
“去年咱们就开始大规模招收学子了,一年下来虽然不至于学的特别好,但个别有天赋的学子还是略有所成的。”
“略有小成可不行,虽然县试、府试过了才是童生,但哪怕是县试也不是那么好过的,又不是什么人都能跟斌国公相比,八岁就中状元。”
“因此下官建议可以适量放宽考试难度,不然下官担心根本没几个学子能考过。”
“实不相瞒,下官治下许多读书人就是冲着蒙古读书人少才迁移户籍过来的,若是在这儿都考不过,那他们怕是要心灰意冷了,为了留住这些人,下官赞成适度放宽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