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的规格格外的高,因为中了举人就有可能做官。
而每三年一次的乡试的举人名额也才一千多个而已。
换言之,大明所有考试的秀才里,每三年只会出一千多个举人。
看起来好像也不少。
实则少的很。
大明可是有十多个布政使司的,再加上京城,平均一个地方才能分到几十个到一百个不等的名额。
再平均到每年,差不多是每个地方一年才出十几个甚至几个举人而已。
朱七牛他们这一届参加乡试的秀才可不仅仅是之前院试的那些秀才,还有之前几批甚至十多年的老秀才,加在一起人数还是非常多的,却只取了几十人为举人,莫说是考中解元,但凡能中举,已经打败了大明九成九的学子。
像这样的喜事,但凡考中的,谁家还不摆上几桌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相聚呢?
朱七牛家也不能免俗。
朱四虎跟赵兰甚至特别想办一场这样的宴席。
一来,这种光宗耀祖的事儿,他们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
二来,朱七牛之前连考连过县试、府试、院试都没有大肆庆祝,也就是得到天下第一神童匾额时摆了宴席,但请的人也不多,如今过了乡试,有了做官资格,再不好好庆祝一番也说不过去了,亲朋好友难免心里有意见。
这种事儿就挺敏感的。请人家来,人家难免得随礼,而随礼这种事儿,许多人都不乐意,尤其是没什么钱的人。
可若是不请,人家心里也会琢磨是不是看不起他们,若是逢上这种大事都不呼朋唤友,人家更会觉得是不是嫌弃他们了,不想再与之来往。
所谓人情往来,大抵如此,有时候真就不能较真,得过且过比较好,否则都不够生气的。
既然准备庆祝一番,除诸葛明、齐德、刘才、张英等后来认识的朋友,大河村的父老乡亲也不能落下,再有就是黄月英那里。
至于宋濂家,那更不用说,请帖得早早的送去。人家可是七牛的先生来的,没有他,七牛现在指不定还在溧水那个小宅子里蹉跎呢。
朱七牛倒是还想请雄英,因为他是自己除了黄月英外最好的朋友,比齐德、诸葛明他们还要要好。
可是朱雄英身份尊贵,轻易也出不了宫,万一发生危险就不好了,所以最终朱七牛也没给雄英发请柬。
大河村那边的乡里乡亲则没必要发请柬,托朱大虎回去吆喝一声就行。
倒不是不尊重他们,主要是大河村认识字的人根本就不多,发请柬倒有点挑衅和侮辱的意思了。反正也都是乡里乡亲,吆喝一声还显得亲近。
当然,大河村一些特殊人士还是要请柬的,比如朱七牛曾经的私塾先生李先生。
朱七牛也没忘了溧水县县学的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