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想不到这么深刻的道理,居然是在一个十三四岁孩子嘴里说出来的。而且还能言之成理,全部沉默了。
朱元璋眼睛一亮,马上就问道。
“那依你该怎么办?”
“孙儿的意思,是在许与不许之间。”
许与不许之间,这种含糊其辞的表达更像是陆宁的话,满朝文武的目光都集中在陆宁身上。
陆宁还在那里装无辜,说道。
“别看我,我也不知道,这都是殿下自己想出来的。”
朱元璋非常感兴趣,继续问道。
“雄英,就当着朕的面前,给满朝文武讲一下许与不许之间的道理。”
朱雄英目光先落在师父身上,发现他的眼光里全是鼓励的神色,然后又扫视了一下文武,发现他们都一头雾水。
他的心里暗自庆幸:幸亏昨天师父在引导,要不然突然面临这种大阵仗,还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应对。
“刚才满朝文武都说了,这些红毛人野心勃勃,有蛇吞象之心,实打实的答应了就会后患无穷,这一点虽然是支持的。”
听到他这么说,满朝文武脸色全都缓和了下来。
“但是一味的拒绝,一味的锁国自守,就会丧失和这帮红毛人争权益的主动性,对于他们将会一无所知,久而久之会酿成大祸。”
听到他这么说,留守的御史中丞刘基站了出来。
“陛下,皇太孙所担忧的事情也不无道理。”
听到这位大明智囊的肯定,朱元璋也有些期待的看了一眼自己的长孙。
“说下去!”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儿认为我大明不缺乏拒绝红毛人的底气,也不缺乏打败他们的技术,缺的只是了解他们的机会,而现在就是一个机会。”
“与你说我们该怎么答复那些红毛国人?”
朱雄英郑重说道。
“孙儿认为,朝廷应该派一名精明干练的大臣作为谈判的特使,代表朝廷和他们谈,增加对他们的了解,至于该答应他们什么,需要见机而动,总而言之,既不能丧权辱国,也不能丧失了解他们的机会。”
朱元璋目光炯炯,扫视了一下满朝文武,却发现他们都像霜打的茄子一般,对于朱雄英这些话,个个都无动于衷。
现在我大明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之外患者,使者难找呀。
“那你认为谁去合适?”
听到朱元璋这么问,朱雄英的目光落在了师父陆宁的身上,朱元璋你马上也随着看了过去。
“子安,你怎么看?”
就在所有的人都认为陆宁要主动请缨的时候,他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