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告急,自是因为南宛派人进犯。
但南宛军队的主帅却不是顾云烈。
建昭帝与顾家父子商定好出征事宜后,当夜宿在了沈妃处。
沈妃是三皇子苏慕宇的生母,颇受建昭帝的宠爱,是后宫众妃之首,地位仅次于皇后,有协理六宫之权。
沈妃看建昭帝面有不悦,款款扭着腰肢,轻移莲步,给建昭帝上了杯茶:“陛下辛劳一天了,快歇歇吧。”
说罢又跪坐在建昭帝身后替他揉肩。
建昭帝很是受用,闭着眼睛享受了一会,拍拍沈妃的手:“好了好了,别累着你。你过来与朕说说话便可。”
沈妃听话地坐到建昭帝身旁。殿中静了片刻,建昭帝叹了口气。
“爱妃,朕这些日子常常想到顾云月。朕从前觉得她太争强好胜,有意磨一磨她的性子,女儿家终归是要嫁人的,哪里能像她一样整天舞刀弄枪,甚至学着男儿一般想争个功名。”建昭帝品了口茶,“她倒好,不晓得朕的心意也便罢了,可连朕给她的恩德也辜负了。”
沈妃听建昭帝说起顾家,知道是个好机会:“陛下说的是。莫说陛下记得,臣妾也记得顾家九小姐,臣妾见她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姑娘,跟在她哥哥身后,不敢见人。可当时那个胆小的姑娘,怎么能作出这样的事!”
听沈妃这样说,建昭帝也记起当初顾云烈带着十岁的顾云月上殿,少年将军立了战功,却不要封赏,只希望圣上能给自己的妹妹一个军职,好让她留在军营里。
若不是顾云烈力荐,说顾云月是难得的将才,建昭帝也不会允许女子得官职。也正是顾云烈不遗余力的教导,才让顾云月成了当世名将。
要不是顾云烈,顾云月投靠西凌也不会对南宛造成这样大的威胁。
想到此处,建昭帝对派顾云烈出兵一事又犹豫起来。
沈妃见建昭帝不语,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起了作用。当初顾云烈兄妹感情甚笃,是南宛朝中流传的佳话,说顾太师教子有方,嫡长子气度非凡,对庶出的妹妹也如此上心。
只是当初的佳话,到了现在,就变成了横亘在君臣之间的荆棘。不论顾云烈知不知情,他与顾云月的关系在那,建昭帝就不可能像原先一样重用顾云烈,尤其是与西凌有关的事上。
建昭帝心里有了计较:“爱妃,要是有一日朕将幕宇派出去领兵打仗,你可会心疼啊?”
沈妃只有苏慕宇一个皇子,养尊处优地长大,哪里舍得让他去战场上受苦。
但她知道建昭帝既然这样问,绝不是随口一提。
“臣妾不敢涉政,只是幕宇不仅是臣妾的儿子,更是陛下的儿子。自然应该替陛下分忧,他一七尺男儿,若真有上战场的一日,臣妾不会心疼,反而会替他骄傲呢。”
建昭帝将沈妃揽在自己怀中:“还是你懂事。”
而后将沈妃抱起,入了内帐之中。
沈妃的宫人有眼色地退出,只留帝妃二人在床榻上缠绵。
第二日早朝之时,建昭帝和群臣说了要出兵西凌,以示南宛天威,震慑诸国。
殿下群臣自是连声赞同,说着“陛下圣明”。
建昭帝又道:“既是要扬我南宛国威,朕决意让三皇子苏慕宇替朕挂帅,带领护国军两万和烈月军三万出征,顾云烈任副帅。”
说罢后,建昭帝看向站在文臣第一排的顾太师:“太师觉得如何?”
顾太师听闻苏慕宇为主帅,就是一愣,不晓得昨日说好之事为何突然出了变故。
建昭帝这句话在别人看来是重视太师的意见,但顾太师自己心里清楚,若当真是苏慕宇为主帅,那自然功劳都是皇子的,而任何一点错处,都会是顾云烈的。这样一来,莫说此次出征会再给顾云烈增加军功,不出错已是极难。筹谋许久,结果却是为他人做嫁衣。
但若说自己觉得这一安排有误,那就证明他并非是为了南宛着想才劝建昭帝出兵,而是为了顾家争权夺利。这自然是万万不能承认的。
顾太师左右为难,但不敢露出犹疑之色,内心虽是天人交战,表面上却是立即出班,朗声道:“吾皇圣明,臣自无任何异议。”
建昭帝感到满意,点了点头,又商议了其他朝事,罢后,宣了退朝。
三皇子苏慕宇下朝之后,片刻不敢耽搁,去了沈府。
沈家老爷是当朝正二品吏部尚书,是六部之首,虽然比顾太师低了一品,实则呈分庭抗礼之势。
沈府管家不敢怠慢,将三皇子引入沈尚书的书房。
屏退了下人,苏慕宇也不隐藏自己的紧张:“外祖,今日殿上您怎么不为我分辩,战场上刀剑无眼,我怎么去得?”
尚书大人很是淡定:“老臣为何要阻拦,这与殿下而言是难得的增加政绩的好机会。”
苏慕宇大为不解,但看着外祖笃定的神色,他心里也安定了不少。
尚书继续劝道:“殿下细想,那顾云烈征战多年,行兵之事自不必让殿下操心。而殿下是主帅他是副帅,他必然得事事顺着殿下的心意,不然便是违抗军令的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