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番外:我在岛屿读书“二月河这个笔名,就是林老师给起的。” 房奇面露讶色,“真的呀?二月河老师的笔名竟然是林老师给取的?难怪大家都说林老师是‘作家中的作家’。” 沉浸在对偶像辉煌经历的幻想中,她丝毫没有发现导演正在举着白板提醒。 这一part聊林为民聊的太多了,虽然林为民名气大,现在俨然已经是一代文宗,可《我在岛屿读书》毕竟是档综艺节目,哪能光谈一个人啊! 经过导演的一番提醒,房奇终于意识到问题,又把话题转到了藏书上。 于华和苏佟是家西川是诗人,除了创作这个话题,书本身也是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 几人聊着聊着,于华便提到了他搬家时搬书的经历,西川发出感慨:“书是最难搬的。” “我那时候10年离开国文社嘛,在燕京待了很多年,就想回海盐待着。打包完之后,我的书有五六十箱那么多。当时我干了一件最愚蠢的事,把所有的信件都烧了。” 众人惊呼。 “哎呀!你可真是……” “太蠢了!” 于华的语气里带着十分自责,“铁生给我写了十多封信,谟言也给我写了很多封信……” 他又说道:“那时候我还没来燕京嘛,我记得当时铁生给我写了封信,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分到了一个四居室。我当时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家又装了电话,他给我留了一个电话号码。最后信的结尾是: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苏佟深有感触的说道:“他是个时刻赞美这个世界的人。” “一般有过他这种经历的人,会对世界有一种畸形的认识。铁生是对这个世界没有恶意的一个人,没有任何怨言,对世界充满了爱,他是这么一个人。” 房奇又问道:“铁生老师跟林老师的关系特别好吧?” “他们俩是知己,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于华说道。 苏佟又打趣于华道:“他经常吃铁生和谟言的醋,总是要在林老师那里争宠。” 房奇想到于华这样一个大作家在林老师面前争宠的画面便觉得很是好笑,脸上满是笑意。 几人说到这里,导演提示大家换个场景坐坐继续聊。 大家漫步到海边的凉亭处,海风拂面,于华抱着膀子,轻松惬意。 “刚才跟几位老师聊天,才发现原来你们是那么有意思的人,原来不是那么远、难以企及的人。”房奇说道。 于华调侃道:“那林老师呢?你的文学偶像!” 房奇听到这个名字面露羞涩,“林老师还是高不可攀,他就像我人生的灯塔一样。” 苏佟问道:“诶,我挺好奇的,房奇伱是哪一年生人?” “我是93年的。” “93年。那读林老师的作品怎么着也应该是05年之后的事了,那时候他都不怎么写东西了。” 房奇微微颔首,脸色遗憾,“这件事是我觉得最遗憾的,我觉得我错过了一个伟大作家的黄金时代。” 于华说道:“也不能这样说。林老师的作品还是留下了,那里就承载了他的黄金时代。” “对,还好他留下了那么多的好作品。”房奇说起来这件事很兴奋,“我最喜欢林老师的《霸王别姬》,我记得那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先看的是程凯歌导演的电影,电影拍的太好了。然后我又找来了,比电影更好。我连着看了两天,到最后程蝶衣挥剑自刎的时候,我哭的嗓子都哑了。” “你还真是投入。” 房奇问道:“我听说《霸王别姬》是林老师花一周时间写出来的是吗?” “这个是真的。”苏佟答道,“那个时候林老师刚从文研所毕业,被分到了《当代》当编辑,就住在国文社的后楼招待所里。当年那里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们,全都是来改稿子的。” “林老师的家庭关系比较简单,当时是春节放假,他一个人在宿舍里闷了一个星期,写出了《霸王别姬》。” 于华又补充道:“林老师是作家圈里出了名的快枪手,他最高峰的时候一天两万字轻轻松松。还有谟言,谟言也很快,手写都可以写一天一万多字。” “天啊!”房奇发出惊讶的感叹,“一天两万字,要是我的话,写一天手都要废掉了。” “所以说啊,像林老师和谟言他们这种人,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 说到这里,于华又指向苏佟,“对了。说到谟言苏佟总是自诩为林老师亲传弟子,他那个属于假冒伪劣的,谟言才是林老师真正的嫡传弟子。” 大家都是一脸讶异,“这话从何说起?” “当年谟言还在地方杂志发表文章,林老师看到他的觉得他写的不错,特意跑到部队去跟谟言组稿,那时候谟言还在部队呢。 你想想,林老师那时已经名满全国了。他一个大作家大老远的主动上门来约稿,谟言那个受宠若惊啊! 当时因为路途远,所以林老师就住在了部队的招待所,还手把手教了谟言很多写作技巧,反正据他自己说是受益匪浅。你问问苏佟,他有没有从林老师那学到一些真传?” 于华说到这里,望向苏佟的眼神带着几分挑衅。 苏佟好笑的看着他,“我没学到东西?你就学到了?” 于华顿时得意非凡,“你还别说真就学到了。” 苏佟一脸不相信,他知道于华这人向来满嘴跑火车。 见他不信,于华却不着急,“你们知道《活着》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吗?” 听他这么一说,西川和房奇登时来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