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你找我?”易刀来到了御书房外,求见后进入了屋郑 赵易执回头望见易刀,笑道:“辛苦了,坐。” 易刀也不客气,大马金刀地坐了下来:“陛下,听京城的武林大会不太顺利?” 赵易执闻言一顿,脸上的笑意慢慢消去:“是我想的太简单了,何止是不顺利,简直就是…唉。” 易刀点头:“臣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孔门,也是从他们的口中才知道…江湖各派纷争已久,要想靠一场武林大会化解前嫌…是难了一点。” 见到赵易执脸色有些难看,易刀宽慰道:“此次倒也不是一点收获就没有,经过这么一闹,这些对朝廷抱有怀疑甚至敌意的门派,起码看到了朝廷的表态和陛下的仁慈,其余的,只能是来日方长吧。” 赵易执点头:“只能如此了。对了,北边的情况如何?” 易刀迟疑了片刻,道:“臣此去北方,见到了定辽王和北地王,定辽王通达睿智,但地处偏远,胸中并无大志,好享乐,已向臣明言,凡事与其他二王共同进退,倒不必担心。” “而北地王宅心仁厚,爱恤百姓,明言只愿坐守北地,没有其他想法。此人…不可不防。”易刀将自己对于二王的印象娓娓道来。 赵易执问道:“怎么?你细细来。” “北方三王曾在大启边境外筑沙城百余座,此事陛下是知道的吧?” 赵易执点头:“这个朕自然知道。”北方这么大的动静,要是连他这个皇帝都不知道,那岂不是太可笑了。 “三王…已在月余之前将百余座沙城尽数放弃,退守边境了。”易刀缓缓道。 赵易执一愣,随即慢慢瞪大了眼睛:“他们要投靠北夷?!” 易刀摇头:“倒也不是。朝廷和楚湘相持两年,投入兵力几十万,现在南淮,东鲁,楚湘三地已尽归朝廷,北方三王心中如何不惊?不敢欺瞒陛下,二王俱与臣明言,若朝廷发兵北方,对三藩之地有何动作,他们…或许会投入北夷…” 赵易执闻言,默然不语,要他心里对北边三藩之地一点想法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最初八藩俱在,赵易执或许还没对藩王有什么想法,毕竟已经六百年了,若是能就此一直安稳下去,倒也不是不校 可随着易刀的出马,周子儒的劝,朝廷勾回南淮,平定东鲁,力挫楚湘,赵易执这才发现,大启倒也还没有烂在根子里。若是能将藩地尽数收回,将整个下纳入朝廷控制,何尝不是一个太平盛世?而且实质性的一统下,有几个男儿能抵挡得了这种功劳的诱惑? 易刀观察着赵易执的神情,道:“陛下,当务之急,是在这三藩之地的南部边境,派遣重兵把守才是!” “你觉得…他们真的会投靠北夷?”易刀刚从北疆回来,他的意见十分重要,赵易执也重视起来。 易刀摇头:“投靠北夷我倒觉得不会,只是他们做出这般姿态,朝廷也不能不防。而且我听北夷出了一个可汗,已将各部族一一平定收复,南下只怕是早晚的事情。三藩之地,到时恐怕抵挡不住。” “他们如今据地自守,我们也要做应对措施,万一北夷攻破三藩之地,中原只怕会任由其长驱直入。就连北地王对于能否守住北疆,现在也是忧心忡忡…” 赵易执没有回答,只是默默沉思。 “陛下,听闻北夷可汗之女蒙千雅也在京城,我听闻北夷可汗十分宠爱他这个宝贝女儿,若是可以的话,与之结好,或许北夷不会南下也不定…”易刀献计道。 不还好,易刀这一,赵易执的眉头皱得就更深了:“北夷可汗十分宠爱他这个宝贝女儿?你可知有多宠爱?” “欲要明月,连星同摘!” 赵易执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如果蒙千雅死在了中原…” 易刀急了:“陛下,切莫冲动啊!我曾在北疆听闻,此女子生性好动,在北夷就曾战遍军中诸将,十分悍勇。此番来中原,若是没有惹下滔大祸,还望陛下从轻发落!” 赵易执还没话,王振良适时进来:“陛下,啊,武定公也在。棺椁已经打造好了,葬地也已挑好,还请陛下挑个时日。” “棺椁,葬地?谁死了?”易刀心里有些突突乱跳。 “蒙千雅。”赵易执无奈地道。 空气中一瞬间安静了下来,易刀看看赵易执,又看看王振良,两个人都没有开玩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