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来,郭笨聪已基本学会了宋朝人的礼仪。其实宋朝礼仪也不那么麻烦,下级见到上级时,往往做抱拳状,身体微微下躬,并不需要下跪;上级也会做同样的动作,但身体仍然是直的,只不过宋朝的官员大多是长袖衣服,因此这种行礼方式看起来儒雅之极,与历史书中画的完全一样;大臣觐见皇帝时,大部分情况也不需要下跪,除非是重大的仪式,或是必须下跪的一些场合,例如昨日的生离死别时,大臣们均需跪着拜别;至于军中的士兵,倘若在正规场合见到将军时,就需要单膝下跪,此乃军令。
寒暄几句,何中天转身离开。郭笨聪看他行色匆匆,又露出疲倦之色,心知这位侍郎定是累极,当下暗自感叹不已。
有士兵在前面带路。郭笨聪跟着听琴走向船尾,上了楼梯,行至一间大厅的门口。那士兵道:"此处便是军器院了,请少监查验接收。"郭笨聪应了一声,走进那大厅。
屋内站了两位年约四旬的人,地上也并摆放什么兵器,倒是有一排书架,摆满了尺寸薄厚不一的各种书籍。
郭笨聪悄声问道:"听琴,军器院中的火炮呢?"听琴摇了摇头,以示不知,又转身看那士兵。那士兵距郭笨聪较近,听清了问话,当下答道:"此船并未装备火炮,不过军器库中倒是有七、八门全新的火炮尚未使用。少监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向两位知事询问。"说着,又向屋内那两人走去,与那二人低语几句,转身出了大厅。
两名知事走了过来。几人聊得几句,郭笨聪这才知道,这二人的均是军器监的知事,一人名叫李修铭,掌管弩坊署;另一人是周文广,掌管甲坊署。
郭笨聪问道:"李署令,军器院的其它人呢?"李修铭叹了一口气,脸上写满了无奈,摇头道:"少监有所不知。自元军出海之日,军器院众人便被分散到各艘战船之上,以防船载兵器破损。昨日一战之后,近千艘战船均已被俘。如今的军器院,包括工匠在内,只剩下四、五十人,又分散于十几艘大船之上。"说罢,连声叹息不止。
郭笨聪虽然早已猜到了一些,但听李修铭亲口说出来,仍是微微一惊。
周文广道:"方才听少监说要看火炮,属下这便带着少监去查验吧。"郭笨聪道:"也好,先去看看火炮。"
令郭笨聪没想到的是,军器库竟然就在军器院的地板下面。李修铭打开墙上的一道门,顺着楼梯走了下去。周文广点了一支蜡烛。听琴见状,也拿起蜡烛便要点着,却听周文广道:"姑娘,一支蜡烛便已足够了。"听琴应了一声,虽然甚是不解,却仍将蜡烛放回在桌上。
几人下到底层。周文广端着蜡烛站在楼梯口,再也不肯往前走一步了。听琴奇道:"先生拿着蜡烛站在这里,里面又如此黑暗,我们如何能看得清?"话音方落,只觉得眼前一亮,墙上竟然开了一道门,阳光照进屋内,顿时明亮了许多。周文广道:"让姑娘见笑了。其实从外面也可以走入军器库的,只是要绕些路。这军器库中不只有军械,还有几千斤火药,蜡烛自然是进不得的。
郭笨聪四下看去,只见这军器库甚是宽敞,比楼上那军器院要大上许多。周文广熄了蜡烛,走到屋内的一个角落,指着一物说道:"少监请看,这便是火炮了。"郭笨聪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果然看到墙角摆放了七、八件铁筒状的东西,想必就是宋朝的火炮了。
郭笨聪凑了过去,细细打量起来,心里已有了初步的概念。这火炮的炮筒长度约一米多,炮筒的内径约七、八厘米,壁厚不到两厘米,看其材料似乎是青铜所制。再观其内壁,却是颇为光滑,像是经过某种刀具削制。
郭笨聪看了一会,心里已有了主意,站起身来问道:"李署令,从此处到墙壁那端有多远?"李修铭听得一愣,前后看了几眼,道:"大约五丈吧。"
郭笨聪甚是失望,他原本想知道古代的"一步"究竟有多远,却没想到李修铭竟然用"丈"来回答,只得继续问道:"这门火炮,又能打多远呢?"李修铭道:"大约两百步。"
郭笨聪已有些头大,他只想知道一丈与一步的关系,却始终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当下暗自摇头不已,忽又转念一想,要搞清楚这些距离单位,等有机会随便问个人便是了,何必非要询问自己的属下呢?
想到此节,郭笨聪又改了话题,问道:"这火炮的炮弹可是实心弹?"李修铭道:"正是。"说着,已从地上的木箱中取出一铁球状的物事,递与郭笨聪。
郭笨聪伸手接过,只觉得这铁球入手甚沉,再看其尺寸,大约有七、八厘米,正好与炮管直径相附,当下又问:"李署令,工匠们可否试着在炮弹内装上火药?"李修铭听得一愣,紧接着已明白过来,答道:"少监的意思,可是将弹丸制成中空,并以火药填入?"
郭笨聪点头道:"正是。"
李修铭道:"前任军器监也曾试过,只是无论如何改进,总不得要领。倘若火药装少了,根本无法将弹丸爆裂,倘若装得多了,又须将弹壁做得极薄,只是如此一来,弹丸尚未射出,便已在炮管内炸了。"
周文广站在一旁,此时忽然插话道:"其实在火弩的弩矢上绑了火药筒,也可以在敌军阵营内爆炸,与少监所说的爆裂弹丸有异曲同工之效。"
郭笨聪道:"这我自然晓得,只是今日看到火炮之后忽然有了想法,便随意问上一问。"说此话时,毫无底气。他对于宋弩一无所知,自然不知道还可以在弩矢上绑了火药筒,却又不想显得自己过于无知,因此信口胡说起来,心中却想,这两日还得花些时间,将宋朝的兵器全部了解一番。
再聊得一阵,郭笨聪已将情况了解了个大概。这十几艘船上,总共配有火炮约六十门,但所谓的两百步射程,并不是有效瞄准射程,只是在百炮齐发时能击中的最远距离,倘若是要求准确性,则其有效射程连一百步都不到。另有弩机五百多架,其中又有八十多架可以发射火弩。
宋军向来重视弓弩,船载弩机的射程极远,竟然已达到了八百步,是火炮射程的四倍,也是宋军的主要攻击武器。宋弩的厉害,百年前的金兵是早就领教过的。在以往,每当金国骑兵与宋军弩阵交战时,很少有正面冲锋硬碰硬的情况发生,因为宋军的弩机射程极远,杀伤力又极大,甚至可以将一匹马从前至后射穿。
最厉害的宋弩叫做合力弩车,这种弩车装了十架弩机,需要七、八名士兵同时拉动弩弦,却只是射出一支弩矢,其射程达到了惊人的一公里。据历史记载,宋军射杀蒙哥时,就是使用这种弩机;但这并不能说明合力弩车的准确性有多好,因为当时是百弩齐发,或许刚好有一支凑巧射中,也不无可能。
至于火枪,其威力实在有限,只有十米不到的射程,只能是在近身肉搏时有些效果。但是话说回来,既然已经近身了,又哪有时间找出火石并点燃火枪呢?只能是吓唬人罢了。
除了各战船的装备之外,军器库中还有近千支弩矢,这也是大宋军队最后的存货了。
与李、周二人交谈一番之后,郭笨聪神色黯然,默不做声地走出了军器院,刚到了甲板上,又看到了刚才那士兵。那士兵道:"何侍郎已为两位安排了住所,姑娘请随我来。"他这话竟然是对着听琴说的。
郭笨聪顿时觉得不是滋味,心想我一个大男人站在这里,又是大宋的军器少监,你一个小小的士兵,竟然将我晾在一边,却与这小姑娘说话?忽又转念一想,这士兵不认识我,但显然是认识听琴的,自然会与听琴说话了。想到此节,郭笨聪的稍觉宽慰,刚迈了几步,忽又想起那士兵的话"给两位准备了房间",难道听琴也要住在这里?
郭笨聪悄声问道:"听琴,你也要住在这船上?"听琴边走边答道:"是啊。公子认识的人又不多,我留下来也好有个照应。"郭笨聪更是纳闷,却又隐隐觉得如此安排甚合他意。
其实在郭笨聪心里,不知不觉间已将听琴当作了一种依靠。这两天来,每当他走出房间时,总能遇到听琴;当他想要寻求帮助时,最先想到的也是听琴;甚至当他做一些决定时,也不自觉地会四下寻找听琴的影子。
二人的房间刚好互为隔壁。郭笨聪进入房间,四下打量一番,只见这房间也有一张桌子,一张床,竟然比昨晚住的那间还要大一些,想是朝中众臣都聚集在龙舟上,房间自然就要小一些了,而这艘船只是负责军械运送的,船上的人员也不多,因此房间也就大一些。
郭笨聪将自己的行李放在床上,随便收拾一下,又拿出那款手机琢磨起来,过得一阵,心中已有了主意,正准备去找一个能吹风的东西,却听到听琴在门外道:"公子,此时已到了午饭时间,公子的饭菜已备好了。"
郭笨聪忙将手机收起来,然后打开了房门。听琴正站在门外,手中端了一个盘子,盘子上放了一碗米饭,还有一盘冒着热气的菜。
郭笨聪奇道:"听琴,今日不去餐房了么?"
听琴听得一愣,忽又明白过来,道:"公子有所不知,只有龙舟上才有餐厅的,其它船上的人若要吃饭,只能自己找地方了。"郭笨聪恍然大悟道:"如此也好,竟然能在自己的房间吃饭。"复又道:"听琴,我刚才忘了一件极为紧要的事,还烦你去跑一趟。"
听琴道:"公子请讲。"郭笨聪道:"你去找一个军器院的工匠,借用一下他的吹风机。"听琴道:"公子说的是铁匠用的手风箱吧?"郭笨聪连连点头道:"正是。"听琴点了点头,将饭菜放在桌上之后,转身离开了。
郭笨聪终于松了口气,取了一只脸盆,将手机彻底泡在水中,上下、前后、左右,胡乱摇晃半天,一心想洗掉手机中的盐分。
换了三次水,手机已被洗净。接下来,只要找到手风箱,对着山寨手机猛吹一通,定可将里面的水气都吹干了。只要手机能够开机,就可以查询里面的《大百科全书》,看看这火药究竟是什么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