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正文卷第七百四十五章闻所未闻袁熙此话一出,诸葛亮本来平静的脸上终于现出了一丝波澜,“使君也以为,当今天下大乱,早就有祸根种下?” 见诸葛亮如此反应,袁熙早有预料,“我还知道孔明认为,原因是祸起桓灵二帝吧?” 诸葛亮这才真正动容,“使君如何得知!” 黄月英也是面现惊讶之色,她日常和诸葛亮对谈时,诸葛亮谈到此事,每每切齿痛恨,但这种诽谤先帝的事情,并不会拿出来传扬,这凶虎竟然知道,难道真是观星观出来的? 袁熙微笑道:“我还知道,孔明以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身体一震,忍不住看了身后黄月英一眼,苦笑道:“若不是知道使君有观星之能,我几乎以为身边有人传话。” 黄月英听了,心中生气,有你这样调侃自己夫人的吗! 看晚上不好好收拾你! 诸葛亮望着袁熙,满脸期待道:“使君也赞同我的想法吗?” 袁熙想了想,正色道:“孔明这话,单单从立意上来看,是没有问题的。” “黄巾之乱,乃至如今天下纷争的直接起因,确实由桓帝灵帝而起。” “我猜孔明认为,是因为二帝在宦官的干预下,为加强皇权,开启了党锢之祸,用结党的名义打击士族,导致士族离心,以至于在背后对黄巾之乱推波助澜吧?” 诸葛亮听了,出声道:“这正是我所思虑的,但听闻使君话中之意,似乎对此有些不以为然?” 袁熙叹道:“这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却不是全部原因。” “二帝在时,宦官外戚轮流干政,士族只能依附其一,彼时天下士族多归于外戚,二帝深感不安,便用宦官打击外戚,宦官随意诬陷士人为党人,大肆迫害,一时间人人自危。” 《后汉书党锢传》: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尝交关,亦离祸毒,其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 这形势愈演愈烈,只要其家族有一人被定性为党人,其家族上下五代人都要受到牵连,还在担任官职的,全部撤职并禁止做官,只太学生受到牵连到的,就有三万多人。 诸葛亮痛心道:“难道事实不是如此?” “本来心怀大志,意图报效朝廷的忠良大臣,要了丢官下狱,要么丢掉性命,虽然是宦官行凶,难道不是听命于二帝行事吗?” “这些小人横行,难道不是二帝纵容的吗?” 黄月英忍不住往外看了一眼,诸葛亮每每谈及此事,都是毫不顾忌,言辞激烈,但此时尚是汉家天下,若被有心人听到,也是不好。 袁熙叹息一声,“我虽然认同孔明的观点,但孔明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二帝会如此做?” 诸葛亮不假思索道:“这是因为先汉亡于外戚,故后汉历代帝王,皆如此提防。” “兼之二帝登基,皆是外戚扶持,势力深入朝廷,官员离心,也是二帝所不能忍的。” “但矫枉过正,外戚倒台,宦官当政,其政务能力还不如外戚,导致天下民不聊生,而且若如果觉得打击士族就能消灭外戚,何至于有之后的雒阳之乱,天子更替” 诸葛亮突然闭口不言,袁熙知道其意,微笑道:“无妨,我知孔明之意,先父曾劝大将军何进诛杀全部宦官,何进被杀后,先父更是亲自动手,将数千宦官全部诛杀干净。” “但从结果上来看,似乎之后董卓入京,结局也并不是这么美好呢。” “难道孔明看来,杀死了宦官的先父,是为天下士族出了气,但为什么私下还有人说,乱汉者袁本初呢?” 诸葛亮颇为尴尬,心道总不能说其实你爹也是另有目的吧? 我要说袁绍是沽名钓誉,收买天下士族人心的小人,伱还能心平气和和我说话不成? 袁熙见诸葛亮面色纠结,微笑道:“我知孔明意思,为长者讳,暂且将此事放在一边。”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皇帝,外戚,宦官,和士族,都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四者要形成一个平衡,天下才会太平。” “这四方都会利用对方,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是千百年来颠簸不破的道理,并不是说天子光凭一句忠心,就能让人慨然赴死的。” “若真是这样,真正的君子早就死绝了,剩下的不都是小人了吗?” 诸葛亮语塞,对方虽然是是在玩文字游戏,但确实有那么一丝道理。 袁熙的意思,是暗示自己并没有看到问题的真正根源。 诸葛亮此时还有些少年心性,他有些不服气,“按使君如此说,天下大乱的根源,并不在于天子听信谗言,以至于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