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一代圣君正文卷第274章月黑风高夜,正是杀人时严嵩为何能如此轻易的将被詹秀山粘连的人从锦衣卫带出来? 这是个问题。 方文在自己的书房里写信,信中分析:锦衣卫捉拿要犯,圣上应当尚未知晓其事,即便知晓,也未知其全貌。否则若真欲借机深究,何以一个新进的探花便能轻易改变圣意? 他们这些郎中也好、主事也好,在地方上大约算是个官。但提到紫禁城里的那位时,就实在不值一提了。 所以也很难想象皇帝会盯住他们这些小官。 不过锦衣卫也不太会自作主张,所以这桉子皇帝大约知道。但肯定不知道真正要害所在,否则严嵩凭得是什么? 这样解释,方文还是略微觉得有些怪异,但又说不出来。只觉得最可能是这样。 说到底,皇帝派严嵩为卧底这个办法,在现实中找不到合理的逻辑关系。 因为严嵩实在太‘新,了,他刚刚入朝,半月都还没有,和皇帝接触如此浅、如此少的情况下,似这种很需要信任的事怎么会交给他? 即使要走这个路子,肯定也是找身边近臣。 他们又哪里知道,朱厚照是后世来客,对于严嵩早就开始了。 方文想,哪怕真的严嵩就是皇帝派来的。那么就说明这件事在皇帝的心中不重要。这才是正常的逻辑。 不重要的事,就派不重要的臣子。 像复套皇帝重视,那么自然就是派杨一清这样国家柱石一般的臣子。 所以不论严嵩和皇帝有没有密谋什么,方文都很难想象当今圣上对他们这些人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既然不重要、没有引起重视,那么结果就是可以改变的。 只要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说上几句话就可以了。 只可惜,那二十一万两的白银确实是狮子大开口。 而且对于方文来说,他愿意往这个方向去想,自己说服自己……也是觉得只要詹氏拿出银两,此事便平了。此后,他也不必日日忧心。否则,詹秀山在里面一天,他就有被交代的风险。 大约这样想了小半夜,那封信最终还是写下来了。 他叫来下人,吩咐说: 月黑风高夜, 正是杀人时。 毛语文的眼里已经没有方文这些人了,他们太弱,基本没有什么手段能防住他。 主要是牟斌, 牟斌知道严嵩的目的、知道严嵩正在做的事、也猜得到严嵩接下来要去做的事。 他会不会去提醒? 会不会去跟这些人说,你们不要相信严嵩! 徐雪云拖着长裙来问。 这几日毛语文都很难睡着。 对于他来说,眼下只要死死看住方文就好了。 徐雪云略有意外, …. 毛语文轻轻的笑了笑, 毛语文继续解释,「一个绝望的人,关在哪里他都无所谓的。但一旦心底滋生了希望,他就会彻夜不眠,疯狂的想象,想象着还能出去、还能活着,哪怕是一个明显的陷阱,他都想尝试一番。那种希望,会折磨得 他生不如死。」 毛语文不可置否,毕竟是同行,凭什么说别人不知道呢。 徐雪云忽然有些不祥的预感, 毛语文勐然抬头,眼皮忍不住跳动, 这样追问,使得毛语文心里也没有底。 徐雪云叹气, 这些话还没说完,毛语文已经忍不住了。 他要去大牢里确认。 徐雪云也黛眉紧蹙,本来觉得牟斌是死局。 但朝堂的水太深,她一个小女子也有点小看了这帮几十宦海生涯的人了。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紫禁城,你做了什么不重要,说了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信了什么。 一时之间,她也有些内心愧疚,做出这个抉择她不后悔,因为再拖下去,再不升到锦衣卫指挥使,一定会有人对毛语文动手。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她惭愧的是没有在一开始就是想到这个可能性。 现在……也不知道来得及、来不及了。 如果来不及,又要如何应对? 仔细思索之后,她也披了件黑衣出门。走到门口的时候给下人劝了一句, …. …… …… 乾清宫,西暖阁。天暗之后还是灯火通明。 因为皇帝还没有休息。 来人正是张天瑞和他的次子张成田。 张成田一直在负责报纸发行,京师每次舆论风暴,背后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这两个人、这件事情,朱厚照还是在晚上把他们宣进宫来,不慌不忙的谈。 张天瑞越发沉稳,不再像最初时总是慌乱,他抚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