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全都师从于大巫师,且彼此如亲人般熟稔。
身为智者的他们意识到贵族学院中所有的“学长学姐”已经不适用于形容他们间的关系,尽管彼此间依旧可以直呼其名来称呼,但毫无疑问,他们这种全新的关系,需要一个新的名词来形容。
于是,自然而然的,一个能用来形容这种关系的词语被他们创造了出来——“师兄弟。”
师从于同一位老师,形成了如亲人般的信任。
也是从这里,巫师们的理念中等“老师”和西方观念中等“老师”开始产生严重的区别。
西方观念里的老师,更多的仅指“知识的传授者”,但书里巫师们因为自身经历的问题,他们对老师的概念,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上升到了教导做人。
所以,虽然世界的大背景是西方,但这个世界的巫师们的意识形态更倾向于哪边,其实已经不言而喻。
在这种“老师”的定义下出现的同门,自然而然地也更倾向于另一边了,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我在写书时会觉得用“师兄弟”的称呼要比其他的更合适的缘故。
其实,说到底,书里面正经的学徒都是十二岁就跟随了巫师,此后更是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都处于对方的教导下,这种情况到底是更符合那种观念,光从逻辑来推理也能得出结果了。
更往上,巫师们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进行传承而不是用学院的方式,其实也是可以推导出来的,学院制度中是类似分工的方式,适合大量学生的统一化教导,但当时的巫师们哪有那么多人能教?
每个巫师收个十几名弟子就到头了,以巫师们的精力和巫师学徒的周期,完全教导地过来,并且还能更精确化地教导。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这本书里面的巫师与老师的形象其实就因为他们的经历更偏向于我们的文化,而不是西方观念里的那些。
他们的弟子之间,也更符合“师兄弟”的状态而非“学长学弟”。
因此,在考虑了一晚上后,我还是决定维持原有的称呼。
当然,为了保证逻辑的畅通,我在第十一章里加了一段对应的解释,简单交代了一下“师兄弟”称呼的问题。
如果这样依旧觉得难以接受的话,那我也没什么办法。
逻辑上我圆了,根源上我也站得住脚,但这样要还觉得可笑,那我只能对此一笑而过了,带着既惋惜又庆幸的想法感激那些觉得不满的读者能坚持到这里了。
嗯,就这样吧。
为了搞定这里的逻辑问题,今晚一个字没动(?w?)hiahiahia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