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上面赫然写着“青冥经”,下面是些小图形,是人打坐的模样,还标注了穴位。绢帛下端部分写着“青冥七剑”,下面有七副小图及文字,是七个小人拿着剑在点、刺、撩、削…
九渊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看左右无人,心想自己要学这上面武功的话,总不成每次还将玄铁剑鞘拔出来,用完又裹好放进去,那样岂不繁琐?遂翻箱倒柜找了一块相同大小的薄补,包裹好玄铁剑鞘复又装入,摇晃了几次又试拔了几次,甚为妥贴紧致,毫无松动之感,这才放回条桌上靠墙的位置。
又看了看绢帛上的图形,然后折好放入怀里。心想得寻个无人处细细琢磨琢磨,自己偷偷练成绝世武功然后在爹娘弟弟面前展示一下,然后再像绝顶高手一样若无其事的故作高深,直惊掉他们下巴,那敢情妙极了,想到这里心里激动不已。
突然想起那天晚上自己独自一人跑到野外,然后在树林里平躺的那地方。
对,那里极为隐蔽,还有一块一丈见方的石头,简直妙不可言。
凭着直觉,花了约一个多时辰方找到那小树林。原来这山壁有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裂缝,进入裂缝后里面天地洞开,里面有十几丈见方,中间一块一人高大石块光溜平整。山壁内与山壁外一样长满了苍松翠柏,遮天蔽日,极难发现山壁里面还有天地。
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那天晚上怎么误打误撞跑到这里面来的。
纵身跃上那平整的大石头,盘膝而坐。从怀中掏出《青冥经》平摊于膝盖,只见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吾偶从《楚辞·九章·悲回风》悟此内功心法及“青冥七剑”。功成则惊天地泣鬼神,希有缘人能善用之,否则,吾之过也。败之则走火入魔万劫不复,希慎之。辛丑孟冬青冥子示。
青冥子?自己年幼倒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位前辈,不知爹爹是否知晓。听说这剑是春秋战国时期欧冶子所铸,这秘籍想必就不是他所留了。虽然那时期有用绢帛作为书写材料了,但实在是太名贵了,连孔子都直呼“穷不及素“,素指的就是绢帛。既然是从屈原《楚辞·九章·悲回风》中所悟,那也是战国末期或之后了,距离自己也有千年之久了。
管他是哪个朝代是谁所留,先学会再说吧!
想到这里,然后对着绢帛恭恭敬敬行三拜九叩拜师礼,礼毕盘膝而坐,再接着往下看就是《青冥经》内功心法正文及练功方法: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听潮水之相击,望大河之洲渚兮……
正是摘录的“悲回风”部分诗句,然后对每句诗对应的人体穴位及气息运转都有详细说明。所幸九渊对这首诗早就熟读成诵,眼下只需要记对应的穴位及气息运行方法、路径即可,这对他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
再往下是“青冥七剑”的练习精要:
剑,古之圣品也,乃短兵之祖,既镇邪凶亦不失风雅。青冥乃剑之王者,无坚不摧。吾精研剑道七十载而顿悟青冥剑法,此法以青冥施之,威力无穷,剑气亦能伤人于无形,故慎之。
哇,这人研究剑道都七十多年,那不得从几岁就得开始研究了?几岁懂啥呢?比如我现在十岁也不懂什么高深的剑法啊,哦,可能是长寿老人吧。想了想又继续看下去:
剑道讲究人剑合一,身与剑合,剑与人合。形神相应,动静相制而出奇制胜。虽仅七招,然招无定式,一生七,七生万,万归一。最高境界乃是剑无招心也无招,以无招胜有招,无招就是有招,无招即招数无穷尽也,何来无招有招之说。
九渊觉得思维有点乱,先看完再说吧。
上面标注的是“鸿飞冥冥”、“茫茫无仪”、“凌波流风”、“青冥摅虹”、“白云扪天”、“霜雪俱下”、“冥府逍遥”等青冥七剑的每一招的招式及图解。
九渊花了一天时间将《青冥经》及“青冥七剑”熟记于心,不觉腹中咕咕直响,顿时觉得饥饿不堪,遂出得山壁裂缝来,随手用树支枯草将缝隙遮挡,这裂缝说来也怪,上窄下宽,下面仅容一人进入,遮住后哪里还看得出有甚异样,自是无法知晓里面还有另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