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李秀莲拉着柴荣的手拥在怀里痛哭不已,半天不舍其离去。
“娘你放心,孩儿会回来看望爹娘和弟弟的,不必挂怀。”
说罢,柴荣与爹娘等人洒泪而别。
柴守礼用郭威留下的钱,建了四间瓦房,顿时觉得宽敞明亮多了。
韩通也隔三差五给柴豫送来些好吃的好玩的,日子就这样平淡如水地过了七年。
柴豫九岁时,也开始跟韩振威习武,有时候韩通代父传艺,柴豫还时常见到一个六七岁的文静女童,后来得知其叫韩清韵,清韵是韩通的妹妹,即韩振威的女儿。常跟其娘读书学画,大抵是女孩家不喜弄枪舞剑,不曾见其随父习武。
这天,柴家门口来了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人,不远处停着五六辆马车,还有十五六个随从。
这青年从村头就下了马车,迈着方步,谦逊而不失自信,径直走向柴守礼家,其雄姿英发气度非凡。
李秀莲打量着这个突如其来的年轻人,忽然泪如泉涌:“荣儿,你回来了,这……这不是娘做梦吧!?”
“娘,孩儿回来看您老人家了,当然不是做梦!”
第二天午时,柴荣备厚礼去看望师父韩振威。师父自是喜不自胜,柴荣不但没让他失望,而且文武兼修,谦逊有礼。
其时郭威辅佐刘知远刚打下江山,刘知远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高祖。郭威辅佐后汉高祖称帝有功,官封枢密使。
柴荣离家后跟随郭威,时常为郭威出谋划策,事无巨细地为郭威安排得妥妥当当。攻城略地更是无往不利无坚不摧。郭威得此养子自是乐不可支,对柴荣既喜爱又器重。
柴荣正在向师父谈论过往,韩通兴冲冲地撞了进来。二话不说,当胸就是一拳:“大哥,好啊,现在倒人五人六的了,来来来,咱们比划比划…”韩振威看看儒雅稳重的柴荣,再看看莽撞粗鲁的韩通直摇头:“通儿,整天没个正经样儿,你可得好好跟你大哥学学!”
“好好,我跟他去好好学学。”说罢,拉过柴荣就来到后院,然后在石桌上摆了酒菜,大马金刀往那一坐,就与柴荣畅饮起来。两人本来自小就肝胆相照趣味相投,几年没见,似乎要把这几年没说的话要说完一般。两人无话不谈,直至天黑,两人大醉方休。
这次柴荣在家停留了十多天,其间跟父母商议后,将原来四间瓦房推倒,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扩大修建一座四合院。
那十几个随从有人负责砍树有人负责凿石,有人负责挖土有人负责搬运,有人负责砌墙有人负责木工……显然是柴荣从军队里挑选的工兵。
当然韩通也来帮忙了。那些条石,原本要两人抬或四人抬的,韩通一手一块往腋下一夹,便大踏步往前走去,又长又大的木头也是这般运法,直看得那些随从目瞪口呆:世间还有这等大力士!?
这天早晨,柴荣唤过正在院里练剑的柴豫,拉着他手一道来到屋旁边一松林,柴荣扶着柴豫稚嫩的肩头无限疼爱地道:“弟弟,明天我将返洛阳,你如今九岁,须更加勤练武多读书,好好侍奉爹娘,哥哥在家时候少,你要替哥挑起这副担子!”
“哥哥放心,我一定不负你重望!”小柴豫胸膛挺得直直的道。
“哥哥相信你!将来你再大一点,我接你和爹娘一起到洛阳!”
说完,柴荣从腰间解下一柄佩剑,递给荣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