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心结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相反,偶尔还会因为各自的立场与心境不同而与日俱增,最终各自谁也难以释怀。
武家与杨家之间的恩怨便如同此间一般难解。
杨文锋很难相信当年的杨继为何会在王妃辞世之后没有孤身入这玉陵城之中与之清算,按照杨继的性格本不该如此的,即便是有王妃最后的阻拦也不该这般才对。
他猜到此中应该还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欣秘在里面,或许原因只有武皇与杨继两人知晓而已,这些杨文锋都在无聊之时揣测过一二。
或是为这天渊亿万百姓,亦或者是为这天下太平,又或者是其它的什么。
但这些都不是他杨文锋的心安之所,更不是可以让他释怀之处。
既然在这朝堂之上他们如今无法奈何他,那么他又何必去与这些人虚与委蛇呢?
他就是要让他们恶心,就是要让他们不舒心,亦如他们这些年对他们杨家一样。
杨文锋在朝堂之上短暂的插曲虽在暗中掀起一些波澜但至少在明面上未有大的波动,之后武皇继续点评了几位二甲之中翘楚的那几位士子,值得一提的便是着重提到了卫寅。
“今科科举,藩王子弟之中有杨王二子便极为罕见了,朕倒是没想到朕的外甥也金榜题名,你这卫小子倒是让朕大开眼界啊。”
武皇冲着卫寅摆了摆手示意他上前说话。
卫寅上前行礼之后特意看了一眼杨文锋,而杨文锋则是微微眨了眨眼示意鼓励,武皇是武皇,卫寅是卫寅,他倒是不会因为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心有芥蒂。
“谢陛下抬爱,能入殿试我也未曾想到,好在没有丢脸,否则倒是要贻笑大方了。”
卫寅拱手谦虚道,这个时候杨文锋注意到卫寅曾有意无意看向太极殿群臣靠前的一个位置随后眼神略显黯淡。
那个位置并非是朝臣所站位置,杨文锋曾听杨继提起过太极殿之上藩王和皇亲上朝时和群臣是有所区分的,而卫寅所看那个位置恐怕便是卫国公应该所站的位置吧。
可惜,可惜的是即便是卫国公在会试放榜之中便应该知晓卫寅得以高中,但即便是如此今日殿试他依旧没有出现在这朝堂之上,可见对于卫寅此次高中并未有多重视。
杨文锋暗自叹了口气,恐怕对于卫寅来说即便是得到所有人的青眼相加依旧难以解开心中那个疙瘩吧。
“朕听长公主和卫国公曾提起过你几次,总说你不学无术,如今看来倒是他们多心了。
前朝曾禁止皇亲和藩王子弟参与科举,朕和博温倒是觉得此法不妥,既是科举自然是所有读书人皆可参与,只要是才学确可登榜,只要不是徇私舞弊,皇亲国戚与平民士子又有何差别呢?
你今日倒是开了个好头,随后朕会和你的那些个兄弟姊妹说说你的事,让他们也都像你好好学学,不说在我天渊科举之中登科,能让朕少费点心思也是好的啊。”
更像是一家人的聊天一般,群臣对此倒是未有太大心怀不满,毕竟卫寅确实也是武皇的亲外甥,即便没有科举他在日后也是铁板定钉的国公爷。
在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想起一些事,好像在这玉陵之中当年最为知名,也算是最为身世显赫的纨绔子弟之中杨文锋和卫寅几乎独占鳌头。
如今二人皆在这殿试之中登科提名。一个是探花郎,另外一位则是二甲之列。
此刻很多有心人似乎已经想到了什么,卫寅还好,尤其是看向杨文锋的眼光则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在里面。
杨文锋对此倒是浑不在意,随便他们如何去猜想,反正如今的他早已经决定主动站在了他们的眼前,也正是他的决定才会有今日这一幕。
在武皇点评一番殿试较为出彩的士子之后则是一些必要的程序,总的来说都是一些礼制之上规定的一些礼仪,实质上有用的并不是很多。
除了这些礼仪之外在这场朝会的最后则是会宣布对-这些科举登榜的士子们之后的安排,这也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同时也是很多朝臣心中之所结。
这是真正的鲤鱼跃龙门,即便是会试之前的那些个举人都会终身得到朝堂的重重优惠,更何况是他们这些进士以及头甲二甲之人呢?
如今这太极殿内的这些士子们不出意外在未来都会留在玉陵城之内作为京官候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或多或少都会慢慢踏入这朝堂之上,而这些人也是如今的朝堂之上那些势力最想得到的新鲜血液。
要知道在天渊吏部你的官场履历之上标注有哪一年科举二甲或者是科举头甲那可是大不一样的,有此标注几乎注定比同等资历之人高出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