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人间问道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战国旧事

第一百六十八章 战国旧事

毋何雄方略之中着重写了东夏对于未来如何防范武皇以及其麾下杨家军的方略,但东夏皇帝一笑之后甚至都没有再看第二眼,他笑着开口:“老将军看起来是老糊涂了吧,区区武杨二人不过是梁朝一群草寇之军罢了,在梁朝之中无立锥之地才去和那后宋比划,对付那后宋都极为吃力,可笑,可笑还要将本就不堪重负的军队分出一部分去和南楚扳手腕,恐不过一旬之数便不负存在了。

若是这姓何的所书方略是对于那梁朝或者是南楚而言朕还觉知尚可,但既然是着重写那支不堪重负的“起义”之军便不看也罢,哗众取巧而已。”

当时那位军中老人极力劝说之后最终还是无果,最终为少年只是争取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位置而已,而就是这个位置还是那位皇帝陛下一时兴起而已。

在老人却说之下那位皇帝陛下摆了摆手道:“既然老将军如此看重他那便让他去兵部作一个员外郎得了,若是真是老将军所说的天纵奇才的话每日能被如此天纵奇才跪拜也是一件有趣之事。”说罢他便拂袖而去,只留下呆滞原地的那位老人。

老人何尝看不出当时还未称王的武皇实力如何?事实上当时梁朝早已经宛如迟暮老人一般只剩一点余威罢了,而起兵于梁朝的武皇之所以先选择攻打后宋和南楚绝不是这位皇帝陛下所说的是在梁朝无立锥之地,相反,这才是当时武皇最好的选择。

当时武皇起事所带领的正是当时他所统领川蜀之地的一个郡县的甲士,之中在川蜀之地慢慢壮大最终成形,那个时候梁朝之中已经有很多揭竿而起的义军,而后来势力最大的一是程广所带领的宁种军,另外就是武皇所统领的兵甲。

当时川蜀之地若是要完全颠覆前朝梁朝的话需一路东行,途经如今的江南道,齐鲁之地以及荆湖北路,而且当时梁朝硕果仅存战力比较靠前的虎贲军正在江南道的东北方不足五百里的镇守梁朝都城东北方位,而沿途在齐鲁之地还驻扎着另外一支数量大致为八万人的中原厢军,若是武皇选择去攻打梁朝都城势必会腹背受敌。

不同于一般的起事最想做的便是推翻前朝统治,武皇的目的绝不仅仅如此,而他身旁的徐博温以及当时的李凉目光也绝不会那样短浅。

所以当时实际已初具规模的武皇以及杨王所带领的杨家将则开始分别打着“安内必先攘外”的策略开始不断和当时的后宋以及南楚掰手腕。

当时梁朝的皇帝本就昏庸无道,与后宋和南楚的关系经过长时间的摩擦也岌岌可危,而武皇去和这两国掰手腕非但不会引起当时前朝的极为仇视被枪打出头鸟,甚至还赢得了前朝朝堂之上的好感。

最为可笑的是后期无论是前朝庙堂还是朝野百姓都觉得武皇是当时梁朝唯一一支为国为民抵御外敌的军队,而当时的后宋和南楚在与武皇军队死磕的前提下在其余两国与梁朝接壤之地分别各自派出数十万将士与梁朝进行争锋相对的各自进攻。

当时武皇与杨王麾下的军队战力本就不俗,加之有徐博温与李凉的谋划之下更是赢多输少,而当时后宋与南楚则将对于两人的怒气全都在其它地方发泄于当时的梁朝,加之当时梁朝内部的起义,一时间无论是梁朝还是后宋南楚的力量都在相互削减。

而武皇的军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磨砺成长,其中在后宋与南楚又吸纳了不少两国的军士,加之不断有梁朝内部之人投军,如此一来武皇与杨王的军队便不断发展壮大,在梁朝的威望也水涨船高。

其实如此策略并非无人可看透,后宋,南楚,梁朝之中也有人曾谏言,但彼此之间长期的利益冲突以及各自君主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即便有人看出谏言也于事无补。

与身处漩涡之中的其余两国不同,当时的东夏若是按照毋何雄的方略去防守,再配合本就占据天险的地利的话后来也不可能出现杨王灭东夏,可惜,可惜的是当时的毋何雄整整在兵部员外郎的位置上待了三年之久最终却一句话都说不上。

尤其是在他刚入兵部没多久那位举荐他入兵部的老人便因病而长卧床榻,不到一年光景便与世长辞,之后毋何雄更是沦为兵部的笑柄,无论是他的那副长相还是他的才学都成为东夏朝堂之上的玩笑。

当时的东夏津津乐道的便是那位一辈子未看走眼的老人临了竟然看走了眼,竟然举荐了一位只会纸上谈兵的绣花枕头来了兵部,甚至连绣花枕头都不算,毕竟对方那一身肥肉如何能谈得上是“绣花枕头”?可惜那位老人还相信对方是什么天纵奇才,真是可笑,真是可悲。

事实上或许整个东夏朝堂都未曾意识到,其实并非没有天纵奇才,只不过他们满堂庸才不识一位金镶玉罢了。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