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计伯府内的佃户、长工、佣人、丫鬟,依附过来的所有人丁数前,就要说一说目前大明百姓生活标准。有人说大明百姓并不很穷,相反是很富裕的,说这些话的人全是书呆子,看影视剧看的太多了,哪些古装剧里面,个个穿着光鲜靓丽,这些大家千万不要当真,章子俊来到明朝后,从一个小人物慢慢爬升到目前的地位,有偶然的因素,可是作为穿越者也是必然的结果,在章子俊的眼中,目前明朝人的生活,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明朝人没有感觉到而已。</p>
民以食为天,首先从吃饭上看,大部份人一日吃二餐饭,包括军营里面的军队,朝堂里面的朝臣们。早上一餐,晚上一餐,中午不是餐,而是吃一些糕点之类的点心。如果是平常百姓就没有糕点,中午是不吃东西的,而更多的穷苦人家一天只吃一餐的,这就是现实。</p>
穿衣,自章子俊来到这个时代,很少看到有穿衣服上没有补丁的,不是说这些人没有新衣服穿,有了新衣服也是逢年过节才穿一下,平时的常服,那怕在当官的这几年中,朝堂上的许多朝臣官服上也有补丁,特别是一些清流官补丁更多。平常百姓就不能说了,能有一件补丁的衣服穿,就算是体面人了。</p>
这些还是在京城这样的地方上的常态,想想那些边关,云南、贵阳、四川这些地方,连年的农民起义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了,从大明正统起,这些地方就没有一年是太平的。连年爆发起义,连年起兵镇压。可以想像,这些地方上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穿衣是这样,那么脚上的鞋子又是怎样的情况,草鞋是大流,麻鞋是主流,没鞋光脚占一大半,有布鞋、缎面鞋、皮制鞋这种是大户人家中的用品,普通百姓要是有一双布鞋,是舍不得穿,在干活时就脱下来,塞在腰带上,等干完活了再穿上,像这样的操作无处不在。</p>
这种情况章子俊在没穿越前也有体会过,当时地方政府跟邻国巴基斯坦有一个水电项目,作为政府外派一员,曾有幸出国“游玩”过一次考察,直到最后变成了东南亚旅游。</p>
不管是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那边的贫民窟,每一户人家全是一块油布,没有布的就是草席,几根小木棍支个棚子,就这样生活在路边,穿的衣服全是脏兮兮、油腻腻的,光着双脚。想想这是生活在五百年后,当时章子俊很震撼,来到明朝后,看到明朝底层的百姓都比那些人强,起码有茅草屋,要不是受天灾,成了饥民、流民,生活比五百年后的那几个国家中贫民窟中的人要好。</p>
章子俊成为了“平安伯”,在赐地内的人都是拥护的,因为往后,不用给朝廷交税了,也不用徭役,这些人丁全部成为伯爵府中的一员,受到免税免役的优待。还有大哥刑凯依附过来的这一大子家族,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头上无形中有了一顶保护伞,所以个个喜笑颜开。</p>
章子俊没法啊,在古代就是这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为官,全村沾光,这样就不得不统计全府人口了,这些人以后将围绕着整个伯爵府讨生计,对章子俊来说压力何其之大。</p>
自己府内的佣人、丫鬟好说,主要是新依附过来的家庭统计,古代一家子不是几口人的问题,而是十几口,上百的也有,给出了时间,这些人家里,不是三服之内的人员不得依附,章子俊只认三服以内,光大哥刑凯一族三服内就有三十七户人家,有些人家可谓是三世同堂,这三十七户人口就有四百六十八口,其次是二哥徐经年家三服内十一户,人口一百零六人,再有佣人杜家,后来的荷香、雪柳家带来了七户,四十九人,雅琴家三户,十三人,光这些人口是六百三十六人,要建房屋六十个小院。</p>
这还不算完,原来本地的东刘庄村共计十八户人家,人口一百六十一人,也要搬新居,对于这样庞大的改建,只能慢慢改善,把现在有用的资源从新分配好就成,没有房住,先期就搭建棚子,能有遮风挡雨就成,比之外面的饥民、流民来说,有一个落脚之所,主要入口有禁军保护,安全得到保障,不再受盗抢之苦。</p>
章子俊把人员分成了三批,小孩老弱一批,青壮妇女一批,青壮男人一批,除了小孩老弱外,不管是谁都要出力出工,第一就是把空地全部种植粮食,男劳力除了耕地后,就是搭建棚子安家,女青壮在田地里面种植“高产作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