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一句话,让扶苏浑身一震。
“将军何出此言?”
蒙恬起身,搀扶起扶苏:“蒙恬斗胆进言,还请公子细琢。”
“蒙将军但说无妨,不必拘礼。”扶苏站起身来,心中依旧充满了自责与悔恨。
如果当初,他能够多懂嬴政一些,或许嬴政也不会这么累。
或许嬴政也不会这么早就离开他!
蒙恬看着扶苏魂不守舍的样子,轻轻叹了口气。
“公子可还记得来边关之前的春祭大典?”
“大典结束,公子遭遇刺客,为此事,咸阳大乱。”
“皇帝亲自下令捉拿刺客,却一直无果。”
“这说明,行刺公子的人,绝非普通的刺客,他们的目的十分明确。”
“欲除公子而后快!”
“而能够让人混进大典,也恰好说明,此人地位非凡,或者与皇帝关系非凡。”
“他们一计不成,必会再生一计!”
“对于公子来说,咸阳城内,已经是杀机四伏。”
“如果公子继续留在咸阳,便会深处漩涡之中!”
“公子在明,敌人在暗。”
“久居咸阳,难保周全。”
扶苏一听,整个人猛然惊醒,自从来到边关,他就再也没有想过这件事情。
如今,被蒙恬一提醒,扶苏开始想通了。
普通人怎么可能混得进春祭大典呢!
而且,那么久都抓不到刺客,说明这些人早就设计好了。
在他们的手里,很可能已经为扶苏张罗出一张大网。
“蒙将军的意思是......”扶苏的眼睛逐渐瞪大。
蒙恬微微后退,赶紧作揖。
“公子,蒙恬以为,皇帝以下放监军的名义,将公子派遣至蒙恬身边,恰恰是为了保护公子!”
“皇帝表面上是因为公子反对修筑长城、移民戍边之过。”
“然实际上并非如此。”
“天下纷争百年,皇帝修筑长城、移民戍边、开水挖渠早就铺垫好了一切。”
“将来必须要有一个行王道与仁道的帝王才能永固江山。”
“公子恰恰就是那个具有仁道之人。”
“监军边关,公子可真正的体会人间百姓疾苦,修成王道。”
扶苏听着蒙恬的话,心中震惊无比。
“难道父皇没有怪罪扶苏?”
蒙恬点头:“皇帝不仅没有怪罪公子,还为公子铺好了通天之道。”
“蒙恬不才,跟随皇帝多年,只是官拜内史,统兵在外,为国御敌。”
“胞弟蒙毅大才,官拜上卿执政在内,深得皇帝信任。”
“与皇帝出则同车,入则陪侍左右!”
“蒙氏一门三代。”
“无论祖孙,父子还是兄弟皆是皇帝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蒙家深受皇恩。”
“皇帝讲公子派至蒙恬军中,正是要我蒙家尽心辅佐公子!”
随着蒙恬为扶苏讲着嬴政派他前来边关的来由,扶苏刚刚风干的泪痕,再次变得湿润。
“父皇,父皇他......”
“公子!”蒙恬上前。
“欲登险峰者,必经艰难险阻。”
“皇帝从当年一个备受冷落的皇子,能有今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成就。”
“修得功德圆满,与三皇五帝作陪。”
“中间亦不知经历多少磨难历练!”
“成王之路,崎岖难行。”
“蒙恬望公子勿再自怨自艾,即刻启程,前往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