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长平长平 > 第41章 伐齐

第41章 伐齐

在客卿张禄提交考察计划的同一天,客卿灶也提交了一份机密报告,建议以陶邑为基地,攻伐齐地。秦国军队规模庞大,每年的刑徒数十万,这支军队如果没有用武之地,那就成为了国家的负担。而与秦国接境韩、赵、魏,乃至楚国,都已经成为秦的盟国,无法对他们用兵,现在唯一还能出兵的国家,就只有与陶接境的齐国了!燕国远在幽北,秦国根本够不着。

这件事让秦庭有些为难。陶是穰侯的封地,本身远离秦国,虽然名义上也算秦地,但却是个商业城市,位于济水、荷泽交汇处,平时秦基本影响不到它,城邑不高,地形不险,易攻难守,虽然财货丰庶,但能不能作为秦国军事进攻的基地还真不好说。

魏冉、芈戎、白起、胡阳、左更错和客卿灶反复商量,都觉得没有把握。万一捅了马蜂窝,很不好收场。但另一方面,去年就因为义渠的问题没有出兵,今年要是还不出兵打仗,那些指望着军功搭救自己或自己家属的人,恐怕都要大失所望,甚至民怨沸腾。因此,无论如何,今年都要找一个国家去打,而这个国家除了齐国没有别人。

大方向定下来后,就是确定策略和经办人。其实秦人对陶邑周边的地理情况并不十分清楚,了解细节的是来自齐国的客卿灶。他的建议是,从陶沿济水向东北二百余里,是齐的边境城市刚和寿。刚、寿与陶之间虽然距离有些远,但有济水相连,交通便利有事随时可以相互支援;两岸可开发的土地广阔,如果善加经营,可以容纳到数万户来此定居,形成一个可以独立作战的战略支点。而且从陶向北拓展二百余里,往东就是临淄,往西就是邯郸,下一步的战略选择很多。

经过反复讨论,大家没有更好的意见,只能同意了客卿灶的建议。由于向陶派兵要经过魏地,大家开始纠结,要不要事先通报魏国。听了各方的意见,魏冉拍板道:“华阳城下,吾已告魏使,陶,吾封邑也,若有货运,不及通报,愿得通!彼已应喏。军此过也,但沿大道而行,若魏军阻拦,即以背盟之罪问之,举兵以伐之!韩且不告,奈何告魏!”

考虑到陶邑虽然富庶,但经商的多,种粮的不多,养不了太多兵;而刚、寿两邑都不是什么大邑,决定只带三万人出征,其中一万是义渠征来兵,两万是刑徒;再从各县调集有爵者统领各部,各升一级任用,即公士可以当伍长,上造可以当什长,簪袅可以当屯长,不更则为百人将大夫。大夫以上至公乘的军官,由左更、中更委派(右更缺位),五大夫以上的官员则由大良造委派。

很明显,全军统率自然是客卿灶,他既明了陶及周边的地理环境,又是这次军事行动的主要策划人。军队的集结地,就选在函谷关外的陕县。由典客府派行人驻于军中,若韩、魏派兵阻拦,能打则打,不能战而胜之,则择地防守,由秦另遣大军支援。

调兵的兵符由使臣传向内史及各县。各县验过兵符,即按调兵文书挑选好刑徒,配发了兵器,派遣本地官员为军吏,准备好炒粟,按文书上的日期、地点,向陕县进发。一时间,各县各乡的刑徒纷纷在地方官员的率领,在八百里秦川上匆匆赶往集结地。

十月十五这一天,客卿张禄也带着他的考察团,反方向朝着郿县方向前进,那里有先王伐蜀的金牛道所在。虽然年久失修,已经荒废,但应该还能找到古道的痕迹,为入川提供借鉴。

客卿灶是齐国寿人,其宗族中长辈寿烛曾为秦客卿,后短暂拜相。寿灶追寻前辈的足迹,由齐入秦已经多年。他入秦时,寿烛已经去世多年。秦王长期以为客,却一直没有重用。直到客卿胡阳被委派领兵出征后,才被秦王晋为客卿。他很羡慕胡阳军功显赫,决心也要像胡阳一样,在秦国干出一番事业来,不要辱没了寿烛的名头。

这是他第一次领军出阵。出兵前,白起亲自召见了公乘以上的军官,向他们介绍了客卿灶。自穰侯外出设郡后,客卿灶就一直在军营协助练兵,这些军官大都认识这位新上任的客卿,知道他是齐人,对齐国地理十分熟悉,训练军队也还中规中矩。特别是左更错年岁渐高,行动不便,客卿灶跑前跑后,承担了大量行政工作。( )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