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穿越东汉之后,刘沧隐隐发现,现代人有着颇为无知的自大与骄傲。</p>
古代人,人家可真的不傻啊。</p>
琴棋书画,合纵连横,精巧工艺,自然观测,等等诸般事物言之无意,单说一个猪的问题,现代人对古人的认知就天真的可爱。</p>
东汉,家猪分为两种。</p>
怎么说呢。。。</p>
简单概括,豚与豕,是不同的。</p>
这种不同并非指的大猪与猪仔之间的不同,猪仔为小豚,更多能吃的猪肉同样也是来自于大豚。</p>
东汉人不吃猪肉?穷人吃不起?富人嫌贱肉?</p>
别闹了,都说了人家不傻,有些猪肉,它是真的不能吃的。</p>
跟心理无关,是会影响生理的,会吃死人那种影响。</p>
何为豕?豕为家下。</p>
俗话有云,无豕不为家。</p>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能被真正意义上算作安家落户的中原之人的家中,基本都有猪的存在。</p>
人们生存离不开吃喝拉撒。</p>
而所谓的豕在家下,不是养豕吃肉,而是解决家中那拉撒的重要环节。</p>
人们对能吃的猪会叫猪,也会叫豚,但通常却不能称豕。</p>
好吧,有点恶俗,豕(shi,三声)是放在茅房下面养的,而它们的主要食物,呵呵。。。</p>
这种猪是不能吃的,气味、病菌、寄生虫充斥它们里里外外,而现代同样也有这么养出来的猪的存在。它们,多在非洲。</p>
非洲人不吃猪。什么宗教信仰之类?别扯澹了,他们什么玩意不吃?你问他们自己信不信。真当人家傻啊?</p>
东汉人是不吃豕的。一为破家,二嘛,人家不想找死。</p>
至于现代的小机灵鬼们,阉猪去味?呵呵,人都会阉,你说人家不会阉猪。</p>
与豕相比,豚则不同。</p>
月豕为豚,字面为初生猪仔,也是用猪草糟粕喂养长大的猪。</p>
猪吃的很多,想要正经饲豚,基本都需要抽出专门的人力照料它们。</p>
这也导致百姓间饲豚的人并不多,一些条件较为完善的家庭则会养豕,偶尔弄些草料,其主要作用则是解决家中茅房中的囤积物。</p>
牛不能随便杀,禽多期待产蛋,也就是所谓的鸡子。马匹,哪怕是骡马也非常精贵。</p>
民间市面上贩卖的肉食除了野味之外,主要肉食依旧是猪羊。</p>
而在这其中,屠户,就成为放货、把关的一个重要的环节。</p>
虽然外界多有对屠户的嫌弃,但在庶民当中,屠户依旧有着相当的社会地位。</p>
除了自家需要一定规模的饲豚之外,他们在肉食的贩卖上也要有着良好的信誉。</p>
什么牲口能杀,什么不能杀,什么能卖,什么不能卖,这些都属于屠户需要负责的环节。</p>
时至今日,因为现今儒家文化的影响,社会中上层人士多对杀猪屠狗之人抱有非议。</p>
但其实,屠户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的。</p>
有职责便有地位,此乃常理。</p>
有地位,便要承担职责,这也是古人的常识认知。</p>
嗯,那些畜生当朝的朝代不论。。。</p>
而一些古人对职责的自觉与注重,对口碑的重视程度,现代人可能多少有些难以理解。</p>
至于汉末这个时期,人们对屠户贬义远超往常,其根本原因,大概不乏那身居高位,屠户出身的国舅何进的因素吧。</p>
也正是因为所谓信誉环节,刘沧不介意刘备说他养牲口干屠宰,但对豚与豕的区别却非常的重视。</p>
这方面刘备倒也不是无知,只不过在他看来,家中独户的刘沧想要饲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p>
早年刘沧先后养成十几头猪,那已经让他颇受村中老人们的夸赞,但依旧早早处理,以防偷盗与掉膘。</p>
十四岁的半大小子,喜口腹,好勇武。正是好玩放浪的年纪。</p>
整天打猪草,清猪粪,防偷盗,围着牲口转圈,以己度人,刘备可不相信刘沧还能坚持这种工作。</p>
而这种工作,也相当磨人废人。</p>
自家一族中,刘备还是相当欢喜刘沧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