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和武松随几名斥候来到后方营地,本以为等来的将是严格的审讯。
不想营地统帅打量他们两眼后,就招来军中医师替两人处理伤势。
等两人包扎好,又让人送上热菜热饭。
这样的遭遇,很显然是林冲和武松没有想到的。
两人相视一眼,起身道:“多谢将军款待,若有疑问,可先行问询,我俩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急。”斥候营长摆手道,“两位壮士,等你们就食后再说不迟。”
林冲和武松见状,只能快速扑腾两口,然后在对方的询问下,一一诉说今日的战况。
“东路军主力全部过河了吗?”
斥候自林冲和武松口中得到消息,第一时间把情报传达给了后方。
后方李儒不敢耽搁,又把情报上报给楚歌。
楚歌若有所思,心中考虑是先吃了完颜宗望的这部人马,还是等金国后方人马继续过河后再行动。
思考一阵,楚歌下不了决定,于是朝李儒问道:“文优,种师道和李纲的部队如今在何方?”
李儒道:“陛下,两方人马应该就在汴京附近,原来是为北上收复失地而准备,如今却是成了勤王大军了。”
楚歌点了点头:“既然这样,我等先按兵不动,以完颜宗望的东路军还吃不下汴京城外的所有宋军。”
结合历史,楚歌想到完颜宗望第一次南征之旅是无功而返的,就让大宋方面先消耗一点对方的兵力。
也让大宋朝堂知道金人的厉害,对他之后的计划有利。
更何况,若能让完颜阿骨打增兵南下,到时再封锁黄河,把金兵主力堵在南边最妙。
——
大宋朝堂。
在楚歌的设想中,金人的东路军虽然抵达汴京城外,可大宋方面的兵力明显多于金兵。
更何况有精锐的西军——种家军在,双方明刀明枪地对上一阵,也不见的谁输谁赢。
不想,童贯在黄河南岸的败退,直接吓坏了赵佶。
第二天,赵佶就召集群臣,把皇位禅让给了太子赵恒。
“陛下,这……”
赵佶的骚操作,直接让朝堂诸公傻眼了,金兵进逼而来,陛下这样的行为,可大伤己方兵将的士气啊。
“无需多言,朕意已决,今后由太子赵恒持国,如今战事紧急,一应禅位事宜从简,今日过后,朕就不再为国事操劳了。”
赵佶挥手打断了堂上众人的劝说,做起了掩耳盗铃的事。
第三天,赵恒登基。
简单的交接仪式过后,他召集群臣,开始商讨起退敌之策。
李邦彦出列道:“陛下,金人兵锋正盛,不如先行遣使议和。”
李棁同样出列道:“陛下,少宰言之有理,此次金兵突然南下,打了我等一个措手不及,待金兵退去后,我方再整军再战,必然能一战功成。”
“是啊陛下,两位大人说得有道理,先行议和让金人退去,待之后再战不迟。”
其余一众主和派的人也纷纷站出来劝说。
赵恒很显然下不了决定,内心深处他是不想议和的,毕竟刚刚登基就向金人伏低做小,他不要面子吗?
哪个皇帝刚登基时,又不想建立万世基业呢?
这时,李纲出列道:“陛下,臣反对。”
赵恒闻言,连道:“太常有何话说?”
李纲道:“我方兵力倍于金人,又有汴京城墙之助,臣用人头担保,金人绝对无法攻破汴京。”
赵恒点点头:“太常言之有理。”
李邦彦讥讽道:“金人顷刻之间是难下汴京,可我大宋京师被围,莫非要据城而守,让金兵在城外肆意屠戮四方百姓?若如此,岂不让天下人笑话。”
赵恒又道:“少宰此话亦有道理。”
李纲想了下道:“陛下,金人南下,有黄河相隔,粮草补给不继,不如遣兵劫其粮草,迫使完颜宗望退兵。”
“好。”赵恒欣然道,“太常此计不错,朕命你为四壁守御使,望你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谢陛下。”李纲拱手接下任命。
朝会散去。
李纲忙着组织劫粮一事,却不知道他已经被议和派的人怀恨在心。
之后,议和派的人在探听到具体的劫粮计划后,有意无意地透露给了其他人,消息经过种种渠道的传播,终于传入奸细耳中。
奸细又把情报透露给了完颜宗望。
孟阳,地处汴京西北远郊。
完颜宗望渡过黄河后,本想一举拿下汴京,不想被十万西军所阻。
他只能一边撤到孟阳安营扎寨,一边发信给后方,让完颜阿骨打派兵增援。
细作把劫粮的消息上报后,完颜宗望当即安排起来。
“杀。”
“冲啊,烧了金人粮草。”
“哈哈,本太子等候诸位良久了。”
“不好,有埋伏。”
“啊,快跑。”
这天夜里,姚平仲率军前来劫粮,被早有准备的完颜宗望全歼所部。
——
大宋朝堂。
赵恒气急败坏地朝李纲吼道:“说,这是怎么回事?”
“陛下,这……”
李纲不知道怎么回答了,难道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夜袭劫粮本来就没有必胜一说。
李邦彦趁机出列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说。”
李邦彦道:“陛下,臣请治李纲、种师道之罪,二人议事不密,致军中将士伤亡惨重,若让他们继续领军,臣怕汴京失陷之日不远。”
赵恒冷冷道:“准奏。”
“报,城外金兵有异动。”
就在赵恒撤销李纲和种师道军权后,朝堂外有紧急军情传达而至。
赵恒心中一惊,往日里一个劲地听说金人凶狠,这昨日派人去劫粮,万余兵马竟然一个不返,着实吓坏了他。
一听金兵有动作,赵恒连朝堂下来人道:“城外金人怎么了?”
来人道:“启禀陛下,金兵率军抵达城外,正在问罪于我方。”
问罪?
赵恒一愣,自己等人何罪之有,莫非是昨日派兵劫粮一事,让金兵发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