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娃不仅看着憨厚,人也确实实在,他说什么就做什么。</p>
很快,县衙发出告示,召集百姓大搞建设,工钱一日一结。</p>
如今七月初,粟米种子已经播下,丰收要到十月份,有闲着的百姓赶来做工。</p>
一天结束,领到当日工钱。</p>
顿时,城外镇上的百姓也纷纷赶来做工。</p>
修公厕。</p>
推倒危房,重建新房。</p>
开挖下水道。</p>
平整道路。</p>
建设新学堂。</p>
帮着打造独轮车、桌椅凳子。</p>
砍伐木头、竹子……</p>
每一天都有做不完的事,秭归内外每天都是一个新样子。</p>
一天天的花钱如流水,看得李大壮胆颤心惊,拿着科学院新造的算盘,抓破了头皮。</p>
可是过了几天,他突然发现开支变少了,而且每天都在变得更少。</p>
“这两天做工的人是不是来少了?”李大壮找来下属询问。</p>
手下拿出登记册看了看,摇头道:“没有啊大人,人反而更多了,这些天我们这大搞建设的事都传到了隔壁巫县,那边的流民很多都来做工赚钱了。”</p>
“行了,你去忙吧。”把人赶走,李大壮再次计算起来。</p>
“没错啊,支出确实减少了。”</p>
百思不得其解的李大壮,前去寻找楚歌,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他睡不着觉。</p>
</p>
面对李大壮的问题,楚歌笑了。</p>
真的都在花钱吗?这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把戏罢了。</p>
人都是向往美好生活的,看看建好的新房子,再看看自己住的破烂房子。</p>
听说可以出钱买,还能用自己原来的破房子抵消一部分钱款,哪怕钱不够,还可以先欠着,用之后的工钱偿还,并且无利息。</p>
好啊,这可把百姓高兴坏了,有这么好的事,现在他们就担心事情不够做。</p>
瞧瞧,单说推倒危房,建设新房这件事,楚歌就在大赚特赚,不仅整治了城市面貌,百姓得了新房外,修建工人还免费学到了一门手艺。</p>
另外,做工发的是工钱,吃饭要自己带或者在市场上买,一来一去,工钱回来,开设的餐馆、粮铺又赚取了差价。</p>
毕竟,就算百姓不买,等他们真没吃的了,大同军还不是要出粮赈灾。</p>
这以工代赈,建设了地盘,总好过白养着他们。</p>
还有,百姓有钱了,自然会消费,他让手下的人在新建的市场卖吃食,卖衣物,卖家具,又把百姓的钱给赚回来了。</p>
而且这其中的原材料,都是收自百姓手中,让一些在家的老人、妇女也有了收入。</p>
他们在家里可以织布,做草鞋,然后官府统一收购了去市场上贩卖。</p>
科学院研制出来的独轮车大家都说好用,这有钱了不买一辆回家搬货运东西吗?</p>
科学院打造出来的桌椅不仅美观,还不用像以前那样跪着坐,楚大人都说好,不买一套回家当彩礼吗?</p>
市场上新出现的麦芽糖便宜又好吃,不买一点回去给娃儿尝尝吗?</p>
新开的学堂,娃儿去上学,不是要买几件新衣给穿上,难道让他们光屁股去不成?</p>
就连往日里污秽不堪的粪便,听说都能用来肥田,公厕的便便都被人预定了,这不要钱吗?</p>
听着楚歌的一一诉说,李大壮傻眼了。</p>
原来还可以这样,主公真神人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