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北宋大法官 > 第五十一章 绵里藏针

第五十一章 绵里藏针

王安石混迹官场多年,又亲眼见证庆历新政的尴尬,他岂不知变法会遇到多少阻碍,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也明白,若不下定决心,背水一战,那又会跟庆历新政一样,大家白忙活一场,得不偿失。</p>

可凡事也得循序渐进。</p>

历史上,他也是在明年,也就是熙宁二年先抛出均输法,然后才是青苗法,而不是说直接就扔重磅炸弹。</p>

当然,他的循序渐进,相隔也就几个月而已,这在司马光看来,那也是非常激进的。</p>

而如今,张斐送了一份礼物给他。</p>

他认为可以拿这个关于屋税的小法桉去探探路,看看朝廷的反应,那如果顺利的话,就以此来开启他的全国变法。</p>

这才是真正打动他的地方,因为这份法桉跟他变法的理念非常吻合,但是涉及面又比较狭窄,就在汴京,他也可以亲自坐镇。</p>

可以说,他已经准备开启了变法。</p>

在与吕惠卿谈过之后,他便立刻拿着这份法桉上呈宋神宗。</p>

这份法桉已经是非常详细,无须再修改什么,关键其中涉及诸多计算,一般人也难以修改。</p>

而当宋神宗看到这份奏章时,很是诧异,因为他几乎天天与王安石谈论国政,但是王安石从未提到过房贷。</p>

一问才知,原来这是出自张斐。</p>

“这个耳笔之人真是不一般啊!”宋神宗是开心地笑道。</p>

王安石点点头道:“确实不一般,臣也以为此子之才,若加以培养,可堪大用。”</p>

他其实就是想暗示,可让张斐入朝为官。</p>

殊不知皇帝比他还早认识张斐。</p>

宋神宗笑着点点头,又道:“此策利国利民,朕也非常认可,不过到底涉及到汴京城内诸多税务,故此还得经朝议之后,方能决定。”</p>

......</p>

神宗立刻召开朝政大会。</p>

大臣们一听这利息,当即就傻眼了。</p>

年息七厘?</p>

不会搞错了吧?</p>

不敢相信啊!</p>

宋神宗见大臣们都蒙了,心中暗暗得意,笑着问道:“诸卿怎么看?”</p>

不少大臣神色怪异,因为他们中一些人也放贷,你搞个这么低的利息,那不是恶意竞争吗。</p>

司马光率先开口道:“若是商人们愿以如此低的利息放债,朝廷当然可以为此担保。”</p>

这个利息真的让人无法拒绝啊!</p>

七厘,还分十年。</p>

上哪去找啊!</p>

马上司马光又道:“可那些商人真的愿意这么做吗?”</p>

王安石回答道:“商人自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虽然利息低,但有房屋抵押,只要朝廷能够立法担保此事,就是稳赚不赔,商人们当然愿意。”</p>

“原来如此。”</p>

司马光稍稍点头,其中利害关系,他立刻就明白过来,不禁暗自叫绝,这主意妙啊!</p>

不少清廉正直的大臣也都纷纷点头。</p>

如今买房困扰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他们这些官员,这么低的利息,对于他们这些官员而言,其实是很有帮助的,买不买另说,至少有个选择。</p>

王安石又趁热打铁道:“关于民间举债的危害,相信不用我多言了,若是此事能成,兴许能够带一个好头,抑制民间高息。”</p>

司马光一听,不禁侧目看向王安石,这老小子是转性了吗?那可真是好事啊!</p>

他也提出过民间高利的危害性,只是他不认同王安石那种激进的做法,他的理念与这个法桉,是不谋而合,柔和地去改变,朝廷不要亲自下场,与民争利,这他赞成。点点头道:“言之有理啊!”</p>

宋神宗一看司马光也点头了,不禁暗喜,这事稳了。</p>

可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那王文善突然道:“商人愿以低息放债,固然是好事,但是这其中好像说得不止这么一条,还包含着屋税的改革。”</p>

王安石立刻道:“汴京市民常常埋怨苛捐杂税太多,同时又有官员借此巧立名目,盘剥市民,整合为屋税,减少市民负担的同时,还能确保不再有官员巧立名目,盘剥百姓。这不好吗?”</p>

那得看对谁好!王文善偷偷瞄了眼司马光,可后者却是抚须不语。</p>

御史陈荐道:“如今我朝财政已经是入不敷出,此时减税会否增添财政负担。”</p>

王安石笑道:“各位并未仔细看,这两条建议其实是有关联,前一条是可以增多房屋交易,增多租赁,那么算下来,朝廷所得比以前要多一些,而百姓也因此得益,可谓是一举两得。”</p>

但其实不算房贷带来的利益,税还是增多的,因为很多大富人家,就无法偷税漏税,比以前要收得更多。</p>

只是王安石没有说透罢了。</p>

枢密使陈升之突然道:“此策甚妙啊!”</p>

司马光瞧了眼陈升之,也站出来道:“臣也赞成。”</p>

枢密使可就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大臣们一看这宰相和司马光都点头了,自然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p>

</p>

宋神宗顿时喜出望外,头回改革的他,还是有些紧张的,一看这么顺利,心里能不开心,同时也是信心大涨,道:“那就这么决定了。”</p>

说罢,他又看向王安石,“此事就辛苦卿了。”</p>

王安石立刻道:“蒙陛下信任,臣必将竭尽全力。”</p>

出得大殿,司马光悄默默将王安石拉到一边来,呵呵道:“介甫啊!你可算是想通了。”</p>

王安石错愕道:“此话怎讲?”</p>

司马光笑眯眯道:“变法之事,当循序渐进,此法就非常得当,不但藏富于民,又能起到表率作用,且还不会引起激烈的反抗,不可谓不妙啊。”</p>

王安石听着就老大不爽了,嘴上却是笑道:“非我想通了,而是你司马君实终于醒悟了,真是我朝之幸事啊!”</p>

司马光充满疑惑地看着他。</p>

什么鬼?</p>

王安石道:“你看,这一道法令,便可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p>

司马光摆摆手道:“此言差矣,就此策来看,是商人先得其利,然后,国再收税,以及那屋税的调整,都是在于藏富于民,合理分配,而非财富有所增加。”</p>

他的理念是“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