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破产大明星 > 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些院线片方拉扯

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些院线片方拉扯


  在这样傲慢的心理指挥下,想要让这些导演放下架子,真正意识到,自己拍的电影也不见得那么的完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他们接受不了观众们山呼海啸的批评,他们无法接受!等到网络时代彻底到来之后,这些前网络时代的导演,通常都是无法适应的。



  每一部电影都是导演的心血之作,实际上,一部电影,它的质量好坏,导演们都是心中有数的。



  甚至,描述的更夸张一点,有的时候,刚一开拍或者是拍到一半,这部电影的成品质量是个什么德性就都该知道了。



  更有甚者,剧本拿到眼前,通篇看一遍,这个故事可以拍到什么样的质量,就该有预估了。



  没有这种能力,那还拍什么电影,当什么导演?



  但是,即便是电影的质量不佳,在传统媒体占据主流的年代,观众们的批评也很难直接的送进导演们的耳朵里。



  批评的声音自然是有的,但是那种批评更多的是集中在专业领域,都是那些影评人或者是专业的报刊媒体在宣传。



  但是,即便报纸很便宜,而电视这样常用的家用电器也算是落入寻常百姓家了,覆盖面极广。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宣传,主要还是单方面的,是持续灌输型的。



  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主要还是被动的在接受好与坏的宣传,面对这些宣传,他们当然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那些想法终究还只是放在心里,或者是演变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传播的方式,靠口口相传,这样一来。必定是范围极为有限的。



  而网络时代很明显的,观众从被动的接受变成了主动的进攻方,他们有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只要一根网线,他们就可以在网络上无所畏惧的发出他们的声音。



  对于电影这种大众艺术来讲,观众们的反馈其实是很重要的,你费劲吧啦的拍电影,最后不是还要观众们买账才行吗?



  你拍电影不就是为了给观众们看的吗?



  尤其是那些登上院线的电影就更是如此,观众们不买票,电影院又为什么要放映这部影片?



  电影院难道是做慈善的?专门为了给导演们追求艺术开辟渠道?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以往电影院评估一部电影到底行还是不行,也没有太多的渠道,从这个角度来讲,商业电影初期的电影院,也有些冤大头的倾向。



  很多时候,有一个看起来靠谱的班底,就足够让电影院对这部影片有一定的倾斜。



  给这部电影更好的档期以及更好的场次,而实际上呢,一部电影,它到底能不能成为卖座的电影,让电影院真正的赚到钱,还是要依靠市场的检验的。



  很多时候,一部电影的票房好,不见得就是它的质量一定高,也许只是它占据的档期更好,黄金档的场次更多。



  在观众们乐于观影的时间段里,只有这部电影可以选,那他们自然也就只能观看这部电影。



  这票房累计起来,当然就是非常可观的了。



  但这完全是占据了好档期的功劳,和电影本身是否优秀,关系不大。



  因为这种盲目的编排,电影院被电影诈骗的事迹,也是屡见不鲜,很多一开始评估的质量非常好的影片,等到真正上映的时候,观众反响一般,上座率极差,以至于三天就开始砍拍片的情况也是有的。



  当然了,这种时候,电影院的退路还是很多的,票房总是会实时显示的,一部电影,观众到底爱不爱看,往往三天就可以定结论。



  只要是得出了精准的判断,电影院就可以挥刀斩拍片,管你是什么国际大导演呢,管你是什么巨额投资呢,只要是你让我电影院赔钱,我也不会给你好的拍片。



  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



  于是,你可以看到,悟到了这一点的各大片商,慢慢的也开始想对策。



  在一部电影上映之前,他们会竭尽全力的去营造我们这是一部卖座大片的氛围。



  抓住一些吸引人的点,用力的宣传。



  除此之外,在电影刚刚上映的黄金三天,会用心的维护电影的口碑,关于电影的评论,在电影上映的初期,你几乎都看不到什么真实的表达。



  尤其是那些关乎电影真正质量的东西,你是一点也看不到的,都捂得严严实实的。



  虽然这样做,效果最多也只能维持三天,肯定是长不了的,但是没关系。



  对于有些电影来说,能够争取到这三天的时间,已经是大幸运了。



  本来制作成本就比较低,能够搏出一个三天的票房,把观众们稳住,让他们走进电影院,就足够回本的,甚至搞不好还能小赚。



  然而,这样的事情,在前网络时代是比较容易办成的,等到网络时代彻底来临,各种新媒体极端发达,甚至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对电影评头论足的年代,再想把观众们骗进电影院,就不再那样容易。



  捂住差评,不让它发酵?



  怎么可能!



  这根本就做不到!



  人人手里都有手机,只要有手机,就可以在App上发表看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账号,虽然普通观众的影响力有限,或者是根本影响不了其他人。



  但只要他们有提供反馈的这个条件,他们的评价就可以点点滴滴,汇聚成河。



  别说是三天,到了网络时代,很多电影,甚至院线一天口碑就崩盘了,后续的票房,基本上就不用指望了。



  这对于一些对自己电影信心十足,踌躇满志的导演来说,无异于是毁灭性的打击。



  怎么可能呢?



  这怎么可能呢?



  这可是我耗尽心血的大作,观众朋友们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不!



  问题肯定不是在我,我的电影那是艺术品,观众们骂我,那当然是因为他们眼光不行,欣赏水平有限,吃不得好的。



  自己的心血杰作被观众们这样抵制,这样批判,作为亲妈的导演,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理。



  在极度的反抗心理指引之下,他们在网络上的输出,必定无法保持冷静。



  他们要和网友们搏斗,要让网友们认输,然而,很显然,这样的想法都是很幼稚的。



  正所谓,双拳难敌四脚,小小导演的跳脚,如何能够和广大的网友们相抗衡?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