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红楼之如画江山 > 4.67 大周朝的军制颇为繁琐

4.67 大周朝的军制颇为繁琐

第四卷</p>

4.67 大周朝的军制颇为繁琐</p>

转眼数日过去,十月二十五,一艘三桅游船稳稳停靠在武昌府码头,正是周阳带了赵麒英、晴雯两个妹子过来,他已经到大冶上任有些日子,无论如何也该过来拜见一下上级了——当然,只是礼节性拜访,并不需要真的多么重视。</p>

大周朝的军制颇为繁琐,这一方面是受了长期以来压制武人的影响,另一方面,明末“以文御武”玩过火造成的惨烈结局同样警醒了大周朝太祖皇帝,因此在军队的编制、管理、后勤等多个方面,都采取了颇为蛋疼的策略。</p>

以地方卫所为例,按照级别排列,各处驻军一般可以分为百户所、千户所、(卫)指挥使衙门和总兵衙门,但这些级别之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根据不同的地方情况,进行了各自不同的安排。</p>

以武昌府举例,名义上的最高军事主官自然是武昌指挥使,但是,他并不是“卫指挥使”,武昌府驻军除了大冶千户所,还有直属的江夏(附郭)千户所以及各县必不可少的百户所驻军,这些军事编制同属于武昌指挥使管辖,却并没有被整合为一个卫,双方之间也不存在“卫——千户”的直辖关系。</p>

如果非要类比的话,这种关系更类似于现代的“省军区”与“驻扎XX部队”,只是多了个后勤和军令的中转权限,其他并无实质性联系;类似的还有要地总兵,下辖也不是“卫”,而是分点“千户”,如果就近还有其他指挥使,两者之间同样不存在直属关系。</p>

整个大周朝,唯一可以确保“我的地盘”权限并强力管辖的,就只有核心重镇总兵以及四大边军,其他基本都是这种“我管不到你,你属于我”的路子,真的战事爆发,也只有各自的“守土有责”,除非上级下派更高级官员调度协调,否则就是各自为战。</p>

这样一来确实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拥兵自重”问题,却是以牺牲军队组织度乃至战斗力的形式来实现,朝廷保留了最终整合调度权限,问题是一旦真的战事爆发,朝廷派员整合的速度肯定有延迟,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严重问题发生。</p>

更夸张的,还有一些极特殊情况,金陵作为大周朝曾经的都城,虽然并未如前明那般挂上“留都”的名号,重要性依然是不言而喻,为了最大程度避免其他人效彷太祖爷“起家”的问题,这里的军制堪称一团乱麻。</p>

金陵作为江南省省会,却只有文官常驻,也就是巡抚衙门,城内驻扎的正规军只有直属于巡抚的“抚标”,周边各县全部安排千户所,如句容县、六合县等等皆是如此,但金陵连“指挥使”都不设,所有千户所全部直属于“江南提督”。</p>

问题是,江南提督的驻地在安庆府,真正能够顺利管辖的只有安庆、池州、徽州、宁国、泸州、凤阳、徐州等“江南西部”地区,东部则因为距离问题很难有效管理,特别是苏州、扬州两府,更是因为富庶甲天下而处于半“直辖”状态,不论巡抚还是提督,都有不少问题插不上话。</p>

那么,离金陵应天府最近的镇江府呢?不能在这里安置吗?不好意思,这里因为地势险要、位置极重,专门设有“镇江总兵”统领,而且是直接向兵部负责,与江南提督都没有任何关系,同时也是金陵的“东大门”,这下江南就彻底“安全”了。</p>

就这还说的是中下层,高层更麻烦。</p>

一方面,深受明朝中后期朱家基本失去兵权的惨状影响,郭家历来对军权抓的非常重,军队在自家驻地的活动还算灵活,比如周阳就可以不经请示就直接出兵扫平叶家,但对于“出境”类调度管辖极严,敢乱动虽不至于“虽胜亦罪”,想洗干净也很困难。</p>

另一方面,军方高层名义上以兵部为最高,这也让兵部尚书重新挂上了“大司马”的古称,但又另设“五军都督府”作为战时军事领导核心,平时只担负监督职责,存在感很低,更多是作为某些人员的“挂职”单位,两个部门分别向皇帝负责,互相算是对立关系。</p>

顺带一提,红楼原着正式剧情开始时,所谓的“八公”各家基本上都到了五军都督府,或者说全都没了实权,这中间到底有多少猫腻,真不是现在的周阳能够搞明白的。</p>

最后,正所谓“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军队最重要的后勤补给权限被安排成了兵部直管、户部协同,问题是谁都知道,封建王朝总管钱粮税收的是户部,兵部想要军费补给,就只能互相扯皮,最终权限还是要皇帝“圣裁”。</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