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平来到范晓明坐在工位旁边,满脸笑容的说:“你起来,让我也试试,说不定我运气好,也能找到新的信息交汇点。”摄 见范晓明这么快的找到了新的信息交汇点,而且还是听觉这么重要的信息交汇点,他忍不住就想试试。 范晓明见校长徐正平来了兴趣,他连忙站了起来。 在校长坐下后,他帮着校长戴好头盔,且教着校长怎么操作。 同时他在心中想着,就校长这样冒冒失失的想找到信息交汇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找到听觉信息交汇点完全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如果再让他找,同样是找不到的。 要是真的难么容易找到,那早就找到了,也不会等到现在。 在他看来,让校长体会一下也好,让他知道寻找大脑信息交汇点是多么的不容易。摄 就这样,徐正平戴着头盔坐在工位上学者范晓明瞎找,时不时的换一个区域寻找。 苏哲和范晓明两人站在校长的旁边。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工位上的显示器一直都是乱码。 徐正平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有些不耐烦。 一个小时后,徐峥平停止了寻找,摘下头盔,微笑着说:“太难找了,我整整找了一个小时,一点反应都没有,说实话,找信息交汇点需要很好的耐心,不然很难坚持下去。” 坚持了一个小时都没有收获,他算是知道了寻找信息交汇点的难处。 一个小时啊!摄 也就一开始全面扫描大脑的时候有些感觉,之后的寻找过程,完全没有反应。 给他的感觉,就好比做着完全没有反馈的是。 看来他一开始就想错了。 要知道,他也是学着范晓明的方法。 看来想找到信息交汇点,要不靠运气,要不靠实力。 “恩!寻找信息交汇点的时候其实很枯燥的。”苏哲点点头说,“运气好还能有些反应,听到一些声音或者看到一些等等,要是运气不好,一天就干坐在那,啥反应都没有。” 在寻找信息交汇点的时候,毫无反应才是正常情况。摄 那有那么多的反应。 “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去参观其他的实验站。”范晓明微笑着说,“相对于寻找信息交汇点的实验站,后面几个实验站更加的有趣。” 苏哲三人和那名科研人员离开了十五号实验站。 三人先后参观了十六号实验站和十七号实验站。 其实这三个实验站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其都是寻找大脑的信息交汇点。 之所以依次参观,目的是要激励一下实验站中的科研人员。 参观完这三个实验站,三人来到了十八号实验站。摄 十八号实验站和十九号实验站和前面三个实验站不同。 其做的是对已经找到的信息交汇点进行工程化应用,其实就是对信息交汇点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 对于信息交汇点的信息读取和写入有着一定的难度。 就拿视觉信息交汇点来说。 眼睛在看到画面后,会通过一系列的转换变成大脑可识别的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一定的路径传输到大脑中。 在大脑收到这些信息后,你眼睛所看到的画面也就呈现在了你的大脑中。摄 说起来,人眼睛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世界,很多东西是人看不见的。 这是因为人的眼睛只能接收到特定频段的光谱。 其实人的听觉,其耳朵也是一样,有些声音也是听不见的。 视觉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通过信息交汇点。 相对来说,信息交汇点的信息读取要比信息写入要简单一些。 信息读取的时候,信息交互点会产生特定的且极其微弱的电磁波变化。 在信息读取的时候,只要扑捉到这些不断变化的微弱电磁波就可以了。摄 当然了,只是捕捉到这些电磁波还不行,还要对这些微弱的电磁波进行解析,还原出眼睛看到的画面。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信息的逆向解析过程,也就是把人眼看到的最初的画面解析出来。 这是信息的读取,其实就是对信息交汇点的信息读取。 再就是信息的写入,这个过程就要困难的多,但还是解决了。 其实就是用外部微弱电磁波刺激信息交汇点的办法。 相对的,写入信息交汇点的信息也是通过解析的,这个信息能够被大脑直接读取解析的。 苏哲三人站在一名正在测试的科研人员的身后,而一直跟着他们的科研人员小声的和他们解释着。摄 “现在做的是视觉信息交汇点的信息读取,这个过程我们要不断的去重复,而且还要很多人的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优化信息的解析,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不同人之间的共同性,除掉那些差异性。” “信息的读取还是相对简单的,严格意义上来说,视觉我们只要做信息写入就可以了,读取是没有必要的,但考虑到信息的可逆性,是有必要研究的,且还能拓展很多意想不到的应用。” …… 正在测试的科研人员的头上同样戴着一个头盔,且工位上同样有着一个大大的显示器。 此时,显示器上显示的画面就是科研人员眼睛看到的画面。 不同的是,显示器上的画面有些模糊。摄 不过一段时间后,显示器上的画面变得清晰了。 苏哲看着整个过程,小声的说:“还不错,现在看的话,我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 “是的!我觉得完全可行,这个方案对视觉信息交汇点读取的信息的解析已经相当到位了。”范晓明满脸笑容的说,“现在的难度不是信息交汇点的信息读取和信息写入,而是信息交汇点的寻找。” 说是这么说,但这也要看对谁。 方正在他看来,世界上在自然科学领域没有谁比苏哲强。 不说寻找信息交汇点的法子,或者说这一整套方案。 就说对信息交互点的信息读取和信息写入。摄 他清楚的记得,攻克这个,苏哲在不声不响中就完成了。 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简单,完全没有难度。 可他知道的是,为了完全搞清楚信息的读取和写入的原理,苏哲还专门写了介绍,还给相关科研人员上了三天的课。 就算这样,科研团队中完全搞懂的也只是少数人,到现在,他还有些地方不是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