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元璋一共就俩儿子。
一个叫朱标,另一个叫其他。
在老朱眼里,只要朱标才是他和马皇后爱情的结晶。
至于其他儿子,不过是那啥的附加产品。
其他儿子加一起,也不如一个朱标手指头重要!
朱元璋的偏心眼,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别的皇子想取个小妾,朱元璋都会斥责一番。
可轮到朱标的时候,就算朱标造反,这老头子都不带生气的,只会因为朱标造反失败而骂他没出息!
至于孙子,则有四个。
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和其他。
他曾经抱着朱雄英,满脸得意的跟文武百官炫耀,大明三代英主可期。
由此可见,在朱元璋的心中,早就将朱雄英当成第三代的继承人了。
可惜,朱雄英早夭,成为朱元璋心中永远的痛。
至于剩下的两个,接连被朱元璋给否了。
因此,赵勉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哪个孙辈,能有如此文采。
至于那些其他皇孙……
先不说他们有没有那个才能,就是当今圣上能不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可能都是未知数。
否则,当今圣上也不至于用五行来给后代取名啊。
实在是预见了自己以后的子孙繁茂,生怕他们取名困难,提前就给他们谋划好了。
朱元璋听到礼部尚书赵勉,夸自己大孙有状元之才,依然不觉得满足。
“赵尚书,你给咱说说,通过这文章,能不能看出这孩子的品性、能力、志向?”
赵勉略微斟酌了下,点点头道。
“正所谓文如其人。”
“文章确实能反应一个人才学和品性。”
“以其县试所写的文章来看,此子才华横溢,志向高远,有如星空之浩瀚,犹如大海之波涛!”
“然而,通过其府试的文章来看,此子不仅才华横溢,更加难得的是精通儒家典籍,对四书五经已经达到了然于胸,信手拈来的程度。”
“这等文章别说是府试,就是乡试、会试、殿试,也未曾有过这等高水平的文章。”
“最最让老夫佩服的就是最后一篇文章。”
“圣人于心之有主者,而决其心德之能全焉。”
“这篇文章破题之巧妙,角度之新奇,就是于微臣都颇有启发。”
“通读全文,其主旨是强调心性于人之作用。”
“这虽然有违于程朱理学,却又暗合孔孟之道。”
“以老夫观之,此子不仅熟读儒家经典,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衍生出自己的观点。”
“假以时日,此子定是一代文宗!”
“就是开山立派,成圣成祖都大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