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保重!”
等到大智宝树离去许久,李青鸾才长叹了一声,叫进亲信问道:“城中有多少妇孺?”
“回郡主的话,围城时兴庆府做过检录,有妇孺两万余人,都是宗贵官宦以及官兵的家卷。”
“百姓都跑光了。”李青鸾喃喃地说了一句,继续交待着,“你以我的名义,召集各家妇孺,再通知城外宋军,妇孺从城东缒绳而下,请他们接应。”
亲信满脸惊讶。
“郡主,这是何意?”话一出口,亲信想到了原委,“郡主,你担心城破后宋军会屠城?”
“屠城或许不会,至少普通军民无虞性命,但是宗室亲贵、文武百官们,怕是难逃一死。”李青鸾澹澹地说道。
“郡主,这怎么可能?”
“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但从檀渊之盟后,两国动兵戈甚少,边境安然无事近百年。宋人对契丹人,其实没有多少痛恨。反倒我夏国与宋国,百年间哪一年停战过?永乐城之役,宋国二十万军士和民夫尽没。宋人,尤其是西北宋人对我夏国,血海深仇啊!”
“兴庆城破,赵十三必须要砍下夏国君臣的人头,才能让身负百年血海深仇的西北万民满意。所以这一次,或许是嵬名宗室和亲贵官宦们,留下血脉唯一的机会。”
亲信还是不敢相信,“郡主,听陛下和众臣议论,说宋军已经技穷,所以才发劝降书...”
“这种自欺欺人的话,还是不要去信。”李青鸾冷然说道,“赵十三真要是拿兴庆城无可奈何,绝不会用劝降书这出昏招?他没有我朝某些人那么幼稚,以为一封书信就能唬住别人。”
“技穷?他完全可以假装粮草不济,缓缓撤兵...想办法把我军引出城去,宋军十几万骑兵,能把缺马少骑兵的我军瞬间打垮。”
“郡主,宋国赵官家这是...”亲信满脸惶然地说道。
“他这是最后通牒,给我们最后一次机会。以我对他的了解,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会投入这封书信进来的。去吧,赶紧去安排妇孺撤出城去。”
“郡主,要是他们不愿意撤出?”
“那就是他们自绝生路,怨不得别人。”
“是!”亲信汗流浃背地走出屋门,急匆匆地去忙碌起来。
到了傍晚,亲信前来回复:“郡主,小的已经安排一千一百六十七名妇孺出城,宋军在外面接住。计有宗室...”
才一千多人,李青鸾的脸上露出深深的失望。
亲信连忙解释道:“郡主,期间有大臣和军将百般阻挠,说什么我军不日就要破敌,如此之举,是动摇军心,嚷嚷着要杀了小的。幸好有几位明事理的大臣军将们护住,还禀告了陛下。陛下听说是郡主的主意,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李青鸾静静地听完,只说了一句:“我累了,想休息。”
在亲信要退出时,李青鸾又叫住了他。
“本郡吩咐的事,都办好了。”
亲信愣住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连连磕头。
“办好了吗?”李青鸾轻轻地追问了一句。
“郡主,都办好了。易燃之物,堆满了此屋周围,还有十余坛油,也备好了。”亲信更咽着说道。
“去吧!”
亲信离去,屋里只剩下李青鸾一人,她躺在床榻上,幽幽地唱道。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汴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简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
/105/105839/27500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