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范仲淹庆历新政时,改革太学制度取法于胡瑗。胡瑗乃当世名儒,但却不是官员,然又称‘白衣而为天下师’。</p>
胡瑗曾先执教于苏州,湖州州学,主张读书人‘明体达用’,于是他门下学生分为‘经义斋’和‘治事斋’,此举开创了教学分系分科的先河,主张因材施教。</p>
经义斋专研经义,培养学者型人才。</p>
而治事斋,除了经学,还要学习武学,文艺,水利,政事等等,专门培养为官从政人才。</p>
范仲淹变法改革太学,不仅引用胡瑗的苏湖教法,还让自己两个儿子范纯佑,范纯仁拜胡瑗为师。</p>
范仲淹之后,欧阳修也喜欢选拔人才于胡瑗门下。当时礼部贡举,胡瑗弟子十常居其四五。而王安石变法时,也喜用胡瑗弟子为变法骨干。</p>
当时胡瑗名气大到什么程度?</p>
有人形容‘儒生言谈举止,见之不问可知胡瑗弟子。学者语先生,不问可知是胡瑗’。</p>
至于用学生来管理太学,达到练事的目的,以培养将来治事的人才,也是胡瑗的教学目的。</p>
此举令章越想到了后世的学生会。大学时提到学生会无人不骂,但骂过之后,若自己将来手掌权位,会不会比当初骂过的人干得更好?</p>
至于章衡提及的学录,正是那日章越,郭林面试时另一个学生。</p>
学录看了二人笑道:“我今日看过你们昨日抄录了,几无错字漏字甚好!”</p>
“多谢学录赞誉。”</p>
学录对郭林道:“你抄录五十七页,既与先生约定三钱半一页,如此就是一百九十九半钱。”</p>
说完学录翻开一本账本,在郭林的名字写下一百九十九钱半的字样,然后道:“三日之后,可以日结,前三日算是押此。尔等可有异议?”</p>
“一切听学录吩咐。”</p>
学录又看向章越道:“我听闻斋长说,你将两钱折为一钱抵一顿午饭可有?”</p>
章越道:“确实如此。”</p>
学录道:“如此一日能有几个钱?可是亏了。不过也要按规矩办事。我观你昨日抄得一页多些,你我抵作两页计较,就算作七十二钱。”</p>
章越,郭林对视一眼不由惊喜。</p>
“多谢学录。”郭林代章越答道。</p>
章越也是抱拳称谢。</p>
学录笑道:“午饭的事,也是斋长说定的,我这里给你算松些,但你也莫谢我,我也是看在你错字漏字甚少的份上,算是替我也省省心。此外学田的账目甚至繁杂,我这里也缺个帮手,到时候或用你数日,这可不记入工钱。”</p>
章越心想这是与人方便,也是与自己方便:“以后请学录吩咐就是。”</p>
学录点了点头。</p>
郭林问道:“还未请教学录高姓大名?”</p>
“不敢当,章采即是。”</p>
章越品了品可没记得历史有名人物,着实可惜了。</p>
学录章采又看向章越:“是了,我昨日看家状,你是县学里章旭的兄弟?”</p>
郭林吃惊地看向章越,章越承认道:“确实如此,他是我二兄,我在家中行三,学录莫非与吾兄熟识吗?”</p>
章采笑道:“真是章三郎君,失敬失敬。我也不算与令兄相熟,但也是数面之交。当初陈令君在仁时,曾带县学学生来南峰与本族弟子登高共聚。”</p>
“那日正是九九黄花节,我等族学子弟与县学子弟们皆头插茱萸,一并喝桂花酒,吟诗作歌投壶射箭,真是好不快意。”</p>
“当时两家师长都在,两边的弟子不免有上下之心,于是趁酒即以切磋学问之名显才。当时汝兄可谓出尽了风头,以文采折服众人,甚至连投壶,也力压人一头。遥想二郎昔年风姿,豪迈之余却又有几分轻狂,但确实是才高八斗,在下当时是输得心服口服!”</p>
章越听了也不由想象二哥当年之事,重阳佳节众人畅饮,在陈襄与昼锦堂先生面前,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趁着酒醉,力压本县所有青年才俊,想想也是件非常快意的事。</p>
但章越转念一想,二哥在人家地盘上出尽风头,岂非遭人嫉恨。</p>
果真章采继续道:“若非你有几分相似令兄,我也不会着意看你的家状。”</p>
“不过子平一直对此介怀于心,他向来自视甚高,但除了令兄,他生平可从未输过他人。你最好不要告诉他,你是章旭的弟弟。”</p>
章越愣了半响,真可谓躺着也中枪。自己这二哥走了,仍要继续坑弟啊。</p>
也怪陈襄没事带着县学弟子切磋什么学问,这不分明砸人场子吗?自己二哥若不出身于疏族,本该在章氏族学就读,但却去了县学。如今一个疏族子弟,挑了你们全部,让本家弟子们的面子往哪搁,这实在让人情何以堪。</p>
马蛋,看来这梁子结定了。自己这二哥真是走到哪祸害到哪。</p>
Ps:陈襄诗两首《九日与浦城县学诸生游南峰院》</p>
九日黄花节,新樽绿蚁浮。投壶鸣鲁鼓,歌者似商讴。诸子衣冠盛,先儒礼乐修。西岩山景好,为尔作阳秋。</p>
《皇佑四年春重到浦城县南峰寺因怀旧游》</p>
重到南峰寺,寻思九日游。黄花何处去,白雪有谁留。薄宦三千里,流光四十秋。归来见诸子,林下好相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