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援助的两百万石粮食不在关中,我担心灾民在路上错过宿头,吃不上饭。所以我想买十万石粮食备用,请你与司农寺的官员商议商议,具体多少价钱,可以王府支取。”杨集向韦冲说道:“另外,请韦尚书让人到灾民安置点宣传——就说每户人家在庭州都能分到百亩田地、十亩宅基,只要吃苦耐劳、辛勤耕种放牧,全家都可以衣食无忧,孩子们还能免费在官学上学读书,以后更不会有人侵占他们土地。到了庭州以后,每户人家还有领取一贯钱当安家费。”</p>
国人自古以来都有浓重的乡土情节,可是这些灾民未必自愿前去庭州,杨集先给他们一个希望、一个承诺,避免一些人在途中闹事。</p>
韦冲大为惊讶,作为六部尚书之一,他自然知道朝廷的安置方式,而杨集所说这些,除了田地、宅基之外,十万石粮食、每户一贯钱则完全是他自己掏,如果按市价买最便宜的糙米,那也是一斗三十钱,十万石就是三万贯,再加上承诺的每户一贯安家费,也就是说杨集自己就捐助了十多万贯,这可是罕见的大手笔啊。</p>
韦冲心中异常感动,肃然拱手:“卫王请放宽心,我一定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p>
“有劳韦尚书了!”</p>
“卫王客气了,此乃份内之事。”韦冲沉吟半晌,又说道:“卫王,我今天一早便在这边忙碌,没有参与早朝。据说朝廷未来将要陆续迁移五十万户去凉州,不知此事是否真实?”</p>
“确有此事。”杨集点头道:“朝廷将来会从人口密集的地方选取五十万户,陆陆续续迁往凉州;另外还要修一条贯穿关中、庭州的直道,加强朝廷对伊州、瓜州、庭州实质上的掌控,同时也是加强与西域诸国的沟通。”</p>
“多谢卫王告知!”韦冲沉吟半晌,说道:“其实关陇就是大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而且许多失地百姓生存无计。若是卫王等得起,我可奏明圣人,让地方官将这些百姓收拢起来,然后和这些灾民一起前起凉州,免得多次兴师动众。卫王以为如何?”</p>
“好是好!”杨集皱眉道:“我是等得起,但是天气未必等得起,若是时间拖久了,灾民们就等在路上过冬了。这可不是好事。”</p>
“这却无妨。”韦冲笑着说道:“可以让各州自行统计,然后各地官员接力,送去会州、凉州。”</p>
“只要不耽搁时间就行。”杨集应了下来,朝廷已令沿途各州县接力,将移民当作头等大事来办,这也无疑导其他事情无法处理,若是一步到位那是再好不过了,只是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要是紧急之间凑满十万户就相当了不起了。</p>
韦冲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沉吟道:“有些失地百姓这可寄人篱下,也不愿远走他乡,估计没有多少人愿意举家去凉州,卫王也不要抱太多期望,我只能说尽力而为。”</p>
“没关系,有多少算多少,你把去庭州的好处层层宣传即可。”</p>
说到这,杨集见一名王府亲兵策马奔走,似乎有什么事要禀报,于是对韦冲道:“我就不去安置点了,韦尚书去忙吧,如果有什么帮助配合之处,尽管派人去王府找我。”</p>
“喏!”韦冲行一礼便告辞而去。</p>
待韦冲带队走远,杨集向亲卫询问:“何事?”</p>
亲卫拱手作答:“禀殿下,突厥使臣史蜀胡悉登门拜访。”</p>
“史蜀胡悉?”杨集微微一怔,此人奉启民可汗之命前来朝拜杨坚,除了拜会杨坚之外,还到处游说王公大臣,目的便是为了那近十万成为俘虏的“牧民”。</p>
今天应该是听到自己是释放俘虏的最大反对者,所以听到消息以后,便直接针对性的登门“烧香”。</p>
杨集随口问道:“就他一人吗?”</p>
亲卫答道:“还有吏部侍郎裴矩作陪。”</p>
“我明白了,回府吧!”杨集点了点头,裴矩除了吏部侍郎之外,还兼任突厥副使,与突厥大使长孙晟全权负责大隋王朝和突厥的关系,如今长孙晟伤势未愈,朝廷便由裴矩接待史蜀胡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