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问道:“小沈,你买这瓶子花了多少钱?为什么买这个?”</p>
沈瑜说:“我花了两万元。当时,我认出这是扶桑的古董,就想买回来研究一下,也是赌它有升值的空间。”</p>
林老板说:“我说话直,你别介意。这对瓶子,你花两万元买回去,应该不会亏,但是想升值,那需要找到好买家。你看好它的未来价值?”</p>
沈瑜说:“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看了瓶子的款识之后,回忆起这个驹井家的一些记载。”</p>
</p>
他翻过瓶子,露出--晶都住驹井制的款识,然后说道:“如果我没记错,驹井家是伏桑晶都的金工世家,自明治九年颁布废刀令后,驹井家专心于制作金银镶嵌的摆饰、花瓶等器件,制作工艺别具一格,尤以其驹井镶嵌之法而著称。这对瓶子的错金银花鸟纹饰复杂精致,层次分明,是驹井家名品中的精致之作。</p>
我觉得,瓶子除了是伏桑工艺的体现,也是那段历史的一个见证。所以,我也是赌一赌,或许会有升值空间。”</p>
他笑着说:“我年纪小,不想像您二位,为经历过古玩十分便宜的那一个阶段,可以用很低的价格捡漏。我开始接触古玩的时候,古玩热已经兴起,只能捡那些,别人还认识不到的漏。”</p>
林老板点头:“难怪于老师对你那么称赞!你说的没错,买到的东西,在未来还有升值的潜力,就算是捡漏了。”</p>
于老师说:“人们的审美,追捧的目标,都有时代的印记。但不管怎么说,精品的古玩,到什么时候,都是好东西。”</p>
他看了看沈瑜,笑着问道:“你是不是还买了别的东西?”</p>
沈瑜说:“还有两样,咱们一件一件的看。”</p>
他拿出了一卷经文集锦。</p>
林老板说:“这里没地方看,你先等一等。”</p>
他让服务生抬来一张长条案。</p>
沈瑜在条案上,展开经文集锦。</p>
林老板只看了一部分,迟疑着说道:“这卷经文是伏桑的抄经,是这条街上的藏经阁的东西?”</p>
于老师问:“你今天怎么买的都是扶桑的文物?”</p>
沈瑜说道:“是啊,我也觉得奇怪,今天连续遇到的两件伏桑古玩,都适合入手。”</p>
于老师说:“我不太懂书画,对于古籍善本也不擅长。你是怎么看的?”</p>
沈瑜说的:“这卷经文,最后装裱的时间,应该是19世纪。我购买的时候,是按照19世纪的经文价格收购。</p>
其实,这里面收录的21则经文,时间跨度很大。”</p>
他指着第一则经文说:“您二位请看,这是典型的元代高丽纸,之后的几则经文,有明代的纸张,也有同时期伏桑的纸张。</p>
所以,这卷经文集锦的时间跨度,是从咱们国家的元代开始,一直到清代。我个人认为,经文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p>
另外,这上面还有一位名人的手稿。”</p>
他指着一休宗纯的款识说道:“二位请看,这上面的落款是宗纯谨书。”</p>
于老师和林老板对书法鉴定都不擅长,不知道这落款代表着什么。</p>
沈瑜解释:“这是一休和尚的落款。”</p>
于老师与林老板愕然:“竟然是他?!”</p>
沈瑜说道:“一休和尚的书法绘画落款,有时署名一休宗纯,也有用宗纯谨书落款。这个落款,可以与伏桑现存的一休和尚的书画进行比对。”</p>
于老师说:“你就是凭着这几点判断,才买下这卷抄经的?”</p>
沈瑜点头。</p>
于老师说:“我不太懂这个书画市场行情,但是,你这么判断有点儿冒险。毕竟,国人未必愿意收藏这类古董。”</p>
沈瑜说:“我不急,可以慢慢等。”</p>
林老板说:“魔都这里,每年九月都有几次大的秋拍,你可以拿来试一试。”</p>
沈瑜将经书收好,把春寿宝盒拿了出来。</p>
他把宝盒放在条案上,对于老师和林老板说:“我今天买了三样东西,请你二位给掌掌眼。”</p>
林老板拿起宝盒,看过内外的细节,然后问道:“铜胎插丝珐琅,这不还是宝岚堂的春寿宝盒吗?</p>
我们很多人去看过,当时给出的判断是,清末的仿品。你花了多少钱买的?”</p>
沈瑜说:“一万元。”</p>
林老板皱了皱眉:“这价格不能算亏,但是也不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