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 第1203章,取舍,行炉香薰

第1203章,取舍,行炉香薰

沉瑜看着陈列柜里的南宋官窑葵瓣洗,快速回忆自己了解过的南宋官窑资料。

关于南宋官窑的研究资料中,曾提及两个官窑,一处为郊坛下官窑。上世纪30年代已确定其窑址位于临安市郊乌龟山。其后,该址曾多次进行发掘工作,其中又以1980年代的检测和发掘最旷日持久、钜细无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年代更早的窑口,即修内司官窑,但其窑址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有定论。

虽然如此,研究者一直视之为极品官瓷的出处。关于修内司窑,最脍炙人口的记述来自陶宗仪的两本着作,但二者内容大同小异:其一是陶氏编修及身后出版的《说郛》,书中引述了南宋作家顾文荐《负暄杂录》的记载;其二是《辍耕录》,其引文来自南宋叶寘着作《坦斋笔衡》:“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花,极其精制,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

考古学家现已在老虎洞找到了修内司窑遗址,该处距凤凰山南宋皇城北面城墙不足一百米。上述关于修内司窑成立的记载,后世文献多有提及,但据现代学者考证,内侍邵成章虽于徽宗(1101-25年)朝中任官,但被罢免后流放至南雄州,自此不曾还朝,由此推论,邵成章不可能是开办南宋官窑的功臣。但一直以来,学者皆假定修内司窑的成立早于郊坛下窑,而且其作品确实胜于后者。

沉瑜记得自己在几家大博物馆中看过的馆藏,以及老虎洞与郊坛下窑的出土标本,似乎亦与此说相符。

老虎洞出土了五个地层,最上层为近代遗存,第二层为元代遗存,第三及第四层的断代为南宋,第五层为北宋。至于两个南宋地层的出土陶瓷,皆符合文献中关于修内司官窑器物的描述。

顾文荐在《负暄杂录》中指出,出自修内司窑的官瓷除了做工精妙,部份还有“蟹爪纹”和“紫口铁足”。立烧而成的器物,窑烧前必须擦掉器足的釉料,以致含铁丰富的深色胎土外露,此乃“铁足”;另外,口沿因流釉而釉层偏薄,胎土隐约外露,故名“紫口”。

曹昭1388年着成《格古要论》,书中对官窑瓷器亦持相同的看法:“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澹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类汝窑。”

沉瑜觉得,自己所知道的南宋官窑的样本特征,既能在老虎洞窑址南宋地层出土的陶瓷中见到,亦能和眼前的官窑洗相互印证。

他想好说辞,对阿尔杰说道:“阿尔杰先生,根据已知的几个拍卖例子,我估算这只官窑洗的价格应该在200万美刀,甚至更高。”….阿尔杰笑着点了点头。他从柜子里拿南宋官窑洗,将其口朝下放到了桌面上,露出底部。他指着官窑瓷器支钉痕说道:“我看过几个不同时期的样本。好像应该叫~南宋,对了南宋和元代官窑曾烧造多款,与这件瓷器接近的棱口洗,它们或有六棱或八棱,或像本拍品呈十棱,多者甚至有十二棱。这类作品的器底均施满釉,并用支钉烧造。

出土的瓷器有数件近似,贵国首都博物院藏两例十棱官窑洗,巴娄爵士珍藏一例十棱官窑洗,现已纳入艾希莫林博物馆,它曾于1952年伦敦展览中亮相。另有一例十棱官窑洗为米礼肯旧藏,现为克里夫兰美术馆珍藏。

这批十棱官窑洗俱用五根支钉窑烧而成,故足底釉面有五个相应的支钉痕。

贵国南方的博物院,珍藏了一例十棱官窑洗,其底部有六个支钉痕,与这件如出一辙。首都博物馆珍藏一例近似的六棱洗。大维德爵士曾珍藏三件八棱官窑洗,均有六个支钉痕。

我认为,这件瓷器的价格应该在200万~300美刀。”

沉瑜听到这阿尔杰如数家珍一般,说起现存于世的南宋官窑洗,暗暗吃惊,可见此人对这类瓷器的研究非常深入。

他试探着问道:“我出钱补足多出的部分,怎样?”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