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担任国子监祭酒,便与这些天之骄子有了师生之谊,如果有心笼络,必将成为一股不小的势力,这让太子和魏王如何能心安?</p>
所以这国子监祭酒,他孔颖达当得,房玄龄等人也当得,他李恪绝对当不得。</p>
“冲远,你看看,你说这些家伙为什么非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风声鹤唳、满城风雨呢?”李世民气愤道。</p>
“陛下,汉王殿下毕竟身份特殊,大臣们有些顾虑也是情有可原的…”孔颖达开解道。</p>
说实话,孔颖达虽然敬佩李恪的学识,但他并不赞同李恪出任国子监祭酒,毕竟李恪身为亲王,且能力出众,即便李恪没得夺嫡之心,也会有别有用心之人从中撺掇怂恿,到时候储君之争将会再起波澜。</p>
孔颖达是孔圣人的子孙,是礼法最坚定的拥护者,嫡长制度是礼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李承乾是嫡长子,他自然支持李承乾为储君,将来荣登大宝。</p>
况且近日李世民在诸多大臣的劝解下,刚才熄灭了另立储君的想法,如果这时李恪强势崛起,那朝廷将再起纷争,这是孔颖达无论如何都不愿见到的。</p>
“什么顾虑?朕看他们就是唯恐天下不乱,见不得别人好,我儿李恪能文能武,当个国子监祭酒怎么了?他们怎么就容不下呢…”李世民余怒未消道。</p>
“殿下,毕竟国子监地位特殊,还望三思?”孔颖达继续进言道。</p>
李世民手指不停在桌面敲打,最后发出一声叹息,“哎!还是恪儿识大体呀!早早就上了推迟的折子,就以他所言吧!”</p>
“陛下,微臣有一事相求…”孔颖达道。</p>
“冲达,直言便是!”李世民有些唏嘘道。</p>
“陛下,汉王这本《三字经》不仅通俗易懂,蕴含道理,还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是孩童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臣请求在天下推行此物…”孔颖达一脸慎重道。</p>
“朕也觉得恪儿这本《三字经》不错,就依爱卿所言吧!”</p>
儿子的书能够通行天下,他这个做老子的自然脸上有光,李世民毫不犹豫的便同意了。</p>
……</p>
夜,</p>
一轮明月高悬中天,清辉月色笼罩着羊城,让这一座古老的长安城披上了层浪漫的纱衣。</p>
长孙府,书房中,炉火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相对而坐。</p>
褚遂良放下手中的《三字经》,感叹道:“这汉王虽然满身铜臭,但其学识当真不凡,这《三字经》虽然区区一千来字,却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可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p>
褚遂良,字登善,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p>
此人虽然才华横溢,但人品真不咋的…</p>
隋末,褚遂良跟着他老子褚亮先投西秦薛举,后投大唐李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