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今年的清明,老天爷似乎显得并不开心,不愿在春耕到来之际,降下一场如油的春雨。</p>
太史局的那帮钻研历法天文的老学究们,给了李二陛下一个郁闷的推论——今年春季少雨。</p>
别说生产能力极为原始低下的唐朝,即便是号称科技大爆炸的二十一世纪,气候对于粮食产量的影响亦极为重要。干旱、洪涝,当人们面对大自然的天威,才能察觉到自身是如何的渺小,在天威面前,除了眼睁睁的看着,束手无策。</p>
李二陛下愁的头发都快白了。</p>
一年之计在于春,若是春耕不理想,这一年的收成能好的了?</p>
难道自己登基改元的第一年就有可能迎一场大旱?</p>
想到此处,李世民在太极宫里呆不住了,心烦意乱几乎处理不好公务,便嘱咐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留守长安坐镇,自己则收拾驾辇,摆驾骊山,出去透透气,顺便看看灾民的安置情况。</p>
尽管李世民不喜排场,但帝王出行,必然车马辚辚,大张其事。</p>
官道上浩浩荡荡的车队直往骊山方向行去,李世民于御驾之中想起一事,撩开车帘看了看空空荡荡的官路两侧,摆手将护卫出行的“百骑”统领李君羡招过来。</p>
“若朕没有记错,此处应该聚集着大量灾民,如今都被汉王安置在骊山了吗?”</p>
“是的!陛下!”李君羡恭敬道。</p>
年前的时候,李世民还曾微服到此,见到连成一片的棚户,灾民衣不遮体,面黄肌瘦。虽然他把这份苦差事交给了李恪,李恪也承诺会好好安置这些灾民,但李世民却不认为他能在短时间内做到。</p>
且不说收容这些灾民所需要的庞大金钱近乎一个天文数字,单单只是这么多人的房舍问题,就足够让人挠头的。</p>
“汝可知这些灾民如今居住在什么地方?”李世民又问道。</p>
这才是个大问题,虽然已经进了春天,但夜晚的气候依旧湿寒,若是无房舍居住,很容易生病甚至死亡。</p>
“这个……末将不知。”</p>
李君羡深知自己手上这支“百骑”的力量,很是自律,不该自己去管的事情,绝对不越雷池一步。所以汉王李恪最近的所作所为,他是真的不知道。</p>
李世民好奇心起,这城下原本供灾民住宿的棚户已然拆除,必是李恪给灾民找到住宿之所,可是几千人的房舍,他是怎么建起来的?</p>
难道李恪只管他们一天的吃喝,并没有为灾民安置住的地方,任灾民自生自灭。</p>
李世民不相信李恪是个这么灭绝人性之人,可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房俊是如何解决这些灾民住宿问题的。开春化冻这才几天,就能盖起来供成千上万居住的房舍?</p>
</p>
一路上李二陛下忧心忡忡,刚一到骊山,更换了一身常服,便要微服出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