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生不安份的主,其心中汉人至高无上的思想更是十分的坚定。辽国,在赵宋臣子看来是庞然大物,但放在苏石眼中,不过就是稍大一些的猎物而已。 包拯就是有一种感觉,苏石早晚会找辽国的麻烦。而跟在这样的人身边,当臣子,也应该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只是可惜,苏石走的时候并没有叫上自己。 当然,就算是叫了,包拯也是不会跟着他走的,比起富弼的灵活多变,包拯忠君思想更深刻一些。而就算苏石用对付富弼的招术来对付他,把他强行掳走的话,那以他的性格,现在一定在苏石的耳边聒噪着,比如要忠于大宋,给大宋送钱等等。 苏石正是早早看到了这一点,才没有叫上包拯,没有给自己装一个枷锁。 苏石的事情放在一旁,包拯看到赵祯的时候,看其身体还很孱弱,有些话就没有马上出来。 官家的身体并不是太好,还无法亲临朝殿,这个时候,有些事情和他了也没有什么益处,在万一把官家给气到,身体更加不好,那自己岂不是成为了罪人? 如此,面对着赵祯的询问,包拯就给糊弄了过去。如果有一,赵祯的身体康复了,重新手握大权的那一,包拯会做一个直臣,知无不言,可绝对不是这个时候。 连包拯都无法去这个实话,更不要其它的臣子了。这一次的单独接见,也早就注定了结果,那就是赵祯被蒙在了鼓里。 群臣面对自己的询问,并无什么太大的反应,这让赵祯心中安定,认为局势还在掌握之郑便在接见了群臣之后,最后见了自己的独子赵曦。 已经十二岁的赵曦不能算是孩子,尤其是在十三岁就会成家,十四会就会当爹的时代而言,赵曦也是一个大人。 当得知父王召见自己的那一刻,赵曦一脸激动来的见到了赵祯。随即在接下来父子对话的过程之中,赵曦倒是了一些的实话。 只是可惜,赵曦这段时间被软禁在昭仁宫,对于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了解的并不多,他所能的就只是指责曹皇后不让自己去看父皇,无法尽孝之事而已。 对此,赵祯并不以为意,反而以这是皇后为了皇子可以更安心的学习所为。还劝儿子不要想的太多,多从先生那里学到有用的知识,并第一次向儿子表明,以后的大宋就要靠他来主持,腹中没有学问绝对不行的。 并没有外人,之前见群臣为了让大家可以实话,便是连张茂则都被安排在很远的地方等待着。 可就算是没有其它人见证这件事情,可听到父王要把大业交到自己手中的时候,赵曦依然还是十分的兴奋。 当下,他果然是什么想法都没有了。尤其是赵祯表示,等到赵曦十四岁的时候,就会让其上朝听政,参与朝政之后,并会昭告下,立他为太子之后,赵曦心中有的只是激动和兴奋。 偏殿之外,曹皇后以关心官家的身体为由,就等待在这里,随时准备上前伺候。 此时的曹皇后,要心中一点都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赵祯昏迷的这段时间,曹皇后开始慢慢从幕后向台前走去,处理了不少的朝政,也感受到了大权再握的那种感觉。 人一旦享受过了权力之后,在想让他放手,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曹皇后就是如此,她现在终于体会到刘蛾垂帘听政的爽感,也理解为何当年武则会排除一切干扰,成为历史中第一女帝的原因所在。 喜欢掌握权力的感觉,只是曹皇后并非是武曌,赵祯也非是李治,她想成为女帝基本上不可能的。且就算是自己临朝一段时间,也并没有完全让百官所接受。 虽然拉拢一些重臣的事情进展还算顺利,但要现在自己就可以左右朝局,便是连曹皇后自己都不会相信。 并不能完全的左右局势之下,赵祯醒了过来,还要找大臣们谈话,她怎么能不提心吊胆,生怕一些个臣子会了实话,引得赵祯对自己起疑,那时候只需要一道旨意,就可以将她打入到万劫不复之地。 就这样一直担心受怕,直到所有的臣子从侧殿中走出,最后便是连赵曦也从那里走了出来,见到自己,还安安份份给自己行礼时,曹皇后还一头雾水的样子。 赵曦怎么对自己这般的恭敬了? 他不是应该对自己横眉冷目的吗? 这段时间,曹皇后可一直在软禁对方,他怎么可能会不怪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