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生的大明
朱元璋在御案上细细看了宋濂的票拟。
不得不承认宋濂是有大学问的。并不是一个书呆子。在朱元璋看来,很多事情都批得不错。不过,有些东西,并不能让朱元璋满意。朱元璋信手将奏疏之中,几十册抽了出来,随手将宋濂贴在上面的条-子,给撕了下来。说道:“宋老夫子焉知军事?此事不足听。我儿,何夕。你们觉得这一件事情该怎么处理。”
何夕走上来。只是扫了一眼。就知道是什么奏折了。
千载之下,都听说班超斩杀匈奴时节的旧事。但是,有些反面典型就不好说了。比如眼前这一封奏疏。就是这一件事情。
而今是洪武十四年,在很多人印象之中,洪武年间天下早已一统,其实不然。
而今天下,西北甘肃青海,四川西部一些地区。都还在元廷的影响之下,辽东朝-鲜更不用说了。对了,而今,还不叫朝-鲜,叫高丽。高丽还在大明与北元之间摇摆不定。至于藏区也与北元关系比较亲密。而云南更是在北元梁王的统治之下。
明成祖五次扫北,名震天下,但是朱元璋也有十三次北伐。第一次北伐,就是徐达直取元大都那一次。第二次北伐是洪武五年徐达与王保保巅峰对决。岭北之战,王保保亲自设伏,引诱明军骑兵追击,令明军步骑脱节。伏兵尽出,猛攻徐达步阵。本以为能够一战击溃徐达,破一阵,又有一阵,破一阵,复有一阵。这一战,王保保以巅峰骑兵指挥艺术,证明了什么叫离合之兵。而徐达更是以坚韧的步兵指挥艺术,证明了什么叫做不动如山。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事。
这一战证明了初生大明王朝的战斗力,也证明了老牌大元帝国烂船尚有三寸钉。朱元璋也觉得北元不是一战可定的。于是从洪武五年到而今。朱元璋都没有发动对北元大规模战事,去年令沐英从宁夏出塞,也打了一场胜仗。但是规模并不算大。
不过,大规模战事已经在筹备之中的。
这是何夕从徐达在北平发来的奏疏知道的。北平在数年之前,就开始囤积粮草。徐达甚至在长城沿线设了不少粮仓。就等在出塞的时候取用。
这一次北伐,不敢说要灭此朝食,但规模并不会比洪武五年北伐小多少。
这个时候,云南梁王就很成问题的。
如果在北方的关键时候,云南梁王大举出兵,震动四川,湖南。整个大明后方不稳。很影响战事的。
所以,朱元璋派出使臣去劝降云南梁王。本来一切顺利。毕竟而今天下局势一目了然。北元在草原上,与云南千里相隔。大明讨伐他,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援军。云南梁王也没有想过为大元效死的心思。即便他姓孛儿只斤。
不过,说云南梁王愿意投降大明,却也是谎话。云南梁王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让大明与北元将他给忘记了。他自己安安分分在这里过日子就行了。
奈何云南梁王在云南少说有十几万大军,这是谁也不能忽略的事情。
于是,在大明派使臣招降梁王的时候。北元也派了使臣,绕道藏区来到云南。
一来到云南,他们就听说了大明使臣的事情,于是一面派人去说服梁王,另一面下黑手,杀了大明的使臣。让梁王不得不保持对北元的忠诚。
而今他们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奏疏。
朱标已经看过了。宋濂希望再次遣使。对梁王宽大,示既往不咎之意。只需梁王称臣纳贡,改旗易帜。就不问罪。随即下面写了很多话,什么唐伐南诏之败。宋太祖玉斧之思。就是说,唐代讨伐南诏,败过很多次,损兵折将。震动天下。而宋太祖很明智地将南诏画到域外。从而两国和平。更说,得其地不足用,多蛮夷而难治云云。
总之一句话,梁王的事情外交解决。不用刀兵为上。
朱标说道:“父皇说得对,这一件事情儿臣也觉得,老师错了。使者代表大明。梁王随意斩使,而不加以惩处的话,今后谁还看重大明使节,忠臣义士还愿意为大明捐躯吗?所以梁王此举,冒犯天威,自取灭亡,儿臣觉得应该遣一员大将,吊民伐罪,执梁王于阙下。”
朱元璋说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朱标一愣。
朱元璋看他没有想,说道:“这是寻常臣子之见。而我儿为储君,却不能这样想,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所以,在用兵那一刻,就要想到收兵的时候。每一次用兵都要有目的,知道什么时候到此为止。用兵是为了结束战争,而不是为了扩大战争。你四弟就不懂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