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 第三十一章燕王初阵 何夕听了朱元璋的叮嘱。 开始教学工作。 他最重要的是,与眼前几个人商议出一套既能体现这个时代知识体系,又能渗透后世知识形态的教材。教学反而是其次的。 毕竟那些勋贵子弟,一个个用棒子打。也未必能学多少。而那些国子监挑选出来的尖子生。只需要让他们知道学什么,并将学习的东西,放在他们眼前,剩下的就不需要老师了。 这是一个慢功夫,细功夫。 就在何夕终于消停起来的时候。北方的战事终于箭在弦上了。 ------ 在北方,南风来得比南风要晚很多。似乎整个春天都没有什么南风。只有呼啦啦的北风,好像胜利者的呼喊。而一旦南风大胜,夏天似乎就拽在后面,施施然来了。 而今的北方,正是南风娇滴滴掀开了帘子。轻轻抚摸每一个人的面庞。而夏天还羞涩的不肯露出头巾的时候。 也是最适合打仗的时候。 冰雪融化的泥泞,已经稍稍褪去。草原上的青草才微微露出了嫩叶,这一点点嫩叶,不足以弥补所有牲口在冬天损失的脂肪。激烈的战争就已经开始了。 如果用卫星在天空俯视,就能看见,数十万明军分成三路,从北平,大同,辽东,向漠南地区扑去。但细细看下去,就看出来看似庞大的三路大军,其中又分成了十几支小军队。每支军队都有数千骑,或者万骑不等。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这次作战,名义上找了一个蒙古贵族南下犯境的借口,但是实际上,这个蒙古贵族南下与大明打了一仗,自然是有的。但大明处心积虑,可不是因为这一点小事。 是为了将整个漠南蒙古拿下来。 而蒙古在漠南蒙古有专门驻地,有专门的城池吗? 自然是没有的。有的仅仅是一个个移动的部落。而这些部落,也没有多少战士。这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不能。 一片草地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一片草场能容纳多少牲口,而这么多牲口又能养活多少。这都是有数的。决计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草原上的生态之薄弱,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很简单一个例子,如果在长城以南,或者中原一些地方,挖一个大坑,露出土层,然后不去管他。不用经过一个夏天,几场雨之后,这个大坑,就会被植物覆盖,等一段时间过去,就与原本土地表面一样的。 但是在草原上这样做,他的恢复时间,会很长很长。甚至不恢复。所谓的不恢复,就是土地从这一点坡口还是一点点的变成戈壁滩一般的裸露地面。 这样薄弱的自然环境,只能让牧民分成部落。一个部落有几万人算多,一般几千一万多人。所以一个部落之中的战士,也就是成年男丁也是有数的。数千骑兵足够应付,而且是那种非常容易的应对。 士卒再多,也没有用了。 可以说,与其说三路大军,还不如说三个大铁刷子,硬生生地从草原上刷过。所过之处,到底是血与火。 一方面是蒙古人全民皆兵。即便是小二也会骑羊,射木弓。另外一方面,大明的军纪虽然不错,那是要与谁比的。在国内对百姓,还行。但在战场上对待敌人,却未必讲究那么多了。 总体上来说,战事顺利的令人发指。 草原上,燕王朱棣骑在马上,纵马在高坡之上,看着下面,三千骑分成三路,杀入下面的大部落之中,喊杀之声,响彻了整个部落。 过了一个阵子。 一名千户骑马过来,翻身下马,在燕王马前下跪,说道:“殿下,这是蒙古台吉的人头。整个部落已经停止反抗了。” 燕王点点头,说道:“张玉,你去传令,既然已经赢,那就收手,不要做得太过分了。”